第二百三十二節:回城(六)(2 / 2)

牛光天起草後,秦楚加蓋徽州府都指揮使大印,由快馬送給各地駐軍,而狼喉營駐地婺源縣由狼喉營接管,秦楚也再一次考慮提拔新鮮血液,這一次在徽州府作戰中,李長刀表現突出,另外許飛龍表現也很不錯,許飛龍從江西投奔而來,秦楚拿捏不準他忠於朝廷,還是忠於自己?

但是李長刀是狼喉營得力幹將,外放李長刀,導致狼喉營戰鬥力呈直線下滑,婺源縣處於徽州府和饒州府交界地帶,處於交戰中心地帶,清軍和明軍在此地殊死交戰,整座縣城生靈塗太,實際上僅僅依靠婺源一地,養活不了一隻大軍。

秦楚正在物色人選,突然想起來譚功軒,前幾天還在長樂街痛打往慶奎,救他和黃穎出重圍,譚功軒也不止一次變現出想成為戰兵意願,他在兵部擔任僉事,正好借此機會讓他去婺源曆練,秦楚個牛光天說道:“你們兵部不是有一個叫譚功軒的郎中嗎?”

牛光天對譚功軒不是很熟悉,隻是知道他是從狼尾營調到兵部擔任兵部郎中,秦楚既然要提拔為他,他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他和秦楚說道:“譚功軒去婺源縣,暫定幾品?”

“他隻是郎中,婺源縣也不適合大軍長期駐紮,就任命他為千總,領兵五百駐紮婺源縣。”

隨即秦楚任命譚功軒為千總,即日起入住婺源縣,另外一方麵繼續招兵買馬,內務部和兵部加大招兵力度,務必在半個月內將各軍人數恢複至開戰之前。

因為汪慶奎等人被驅逐,內務部和兵部招兵順風順水,在黟縣周圍百姓也看穿汪慶奎等人醜惡嘴臉,為之前拒絕參軍拒絕保衛家園感到羞恥,紛紛踴躍參軍,兵部根據各縣人口、地形等多種因素決定各軍士兵人數,並且和經濟部對各軍軍餉等做出合理規劃。

而內務部所有官員都到各軍新兵訓練司,對入伍士兵進行入伍前調查,這個任務由周肅來主持,對從清軍占領區新兵格外重視,對士兵籍貫、口音、飲食等各方麵進行觀察,在周肅鍥而不舍努力,剔除出一百多來曆不明的新兵,更有十多個清軍細作被揪出來,這些細作多半是盤踞在太平府李棲鳳部下,他們混在難民中,企圖借徽州府軍招兵混入軍隊內,在以後交戰中為清軍傳遞情報,做臨陣倒戈等事情。

周肅在黟縣一地就揪出來十幾個細作,其他各軍新兵訓練司卻沒有這個能力,隻是盡一切努力,把認為有可能是清軍細作新兵逐出隊伍。

短短十天內,各地駐軍恢複到出征饒州府前規模,並且略有擴大,人數雖然上來,但是秦楚心裏清楚得很,這一隻徽州府軍百分之六十士兵是新兵,軍事素養完全比不過老徽州府軍。

秦楚在這十天內,苦苦思考上哪找有戰力老兵,經過十幾年戰亂,明軍精銳損失殆盡,剩下都是地方二三線軍隊,而頗有戰鬥力農民軍不是投降何騰蛟,就是跟著清軍進攻朝廷,留給秦楚選擇餘地不大,隻能是從內地百姓中編練新軍。

編練新軍需要時間,秦楚最缺的就是時間,還有軍隊所需要的裝備等,徽州府都沒有能力去生產。

在新兵訓練場地,各地新入伍士兵不論是武器還是穿著打扮五花八門,新兵在軍裝上做不到有效統一,有身著明軍紅襖服,也有從清軍身上拔下來綠營服,更有一些新兵穿著麻布單衣,在校場上使用各式各樣武器訓練。

關興傳作為總教頭,為此事還寫信給在池州府堂兄關培傳,希望堂兄可以支援些製式武器和軍服,讓徽州府軍從外表是看像是一隻成建製軍隊。

關興傳在支援朱盛濃,和清軍僵持後就回到池州府,在石埭縣小子日過得很是滋潤,接到堂弟求援後,大手一揮從倉庫調出五千紅襖服,三千把大刀一並送到黟縣,秦楚得知此事後,作為回報,命令黃紹山從糧庫裏拿出十萬斤糧食,差人運送到石埭縣。關興傳在石埭縣有兵有馬,唯獨缺的就是糧食。

擊敗尼堪後,義軍在池州府蓬勃發展,這裏處處可見義軍軍營和來回走動士兵,大量被打散明軍攜帶家屬來投,因為石埭縣被秦楚經營後變成池州府最繁華城市,這裏竟然聚集十萬之眾,人多糧食不夠吃,糧食成為關興傳心病,有秦楚送來十萬斤糧食,石埭縣舉縣沸騰,關興傳一時興起,看到這十萬斤糧食,心裏感謝秦楚八輩祖宗,這是雪中送炭,有糧就可以養活更多人,就可以組建更多軍隊和韃子作戰,他高興之餘又從倉庫裏給秦楚送來一千杆鳥銃和二十門虎蹲炮和一百箱彈藥。

秦楚一一笑納,並且私下和關興傳達成協議,一方有難另外一方有能力必須前來救援,這個協議直接繞開金聲,雙方心照不宣達成。

金聲這段時間也沒有時間管理這些事情,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和西南明軍溝通上,從秦楚給他帶來信件中,他可以端倪出西南戰局糜爛到必須及時改變,再不改變朝廷在西南方略,西南戰局在不久後將會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