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節:議和(十三)(1 / 3)

王獻哪曉得秦楚有沒有救金聲計劃,他搖搖頭說道:“這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我從徽州府來的時候,吳應箕和高鼎等人正在我叢山關做客,秦大人肯定不會坐視侍郎大人被韃子進攻,你就放心吧。”

邱意濃這才放下心來,他和王獻說起城內還有一批火炮和炮彈,但是糧草短缺,城內人心浮動,還請徽州府速派援軍,鼓舞旌德縣守軍守城勇氣。

王獻表示會盡快向秦楚搬救兵,同時讓邱意濃也不要著急,李棲鳳十萬大軍,想要一次性全部抵達旌德縣,也要三天時間,他會在外圍盡一切努力騷擾繞清軍,延緩清軍前進速度。

言畢,王獻果然帶著績溪軍在外圍騷擾清軍,清軍前鋒是劉良佐親弟弟,山西寧武關副將劉良臣,這一次和兄長劉良佐共同輔佐李棲鳳,早在1631年大淩河之戰兵敗後,隨祖大壽降清,在滿人幹了三年後,內授予三等輕車都尉,入漢軍鑲黃旗,這一次被調到南直隸,就是想讓他和劉良佐一起兄弟齊心,協力斷金,消滅南直隸殘餘明軍勢力。

他帶領五千綠營兵為先鋒,氣勢洶洶殺向旌德縣,他對旌德還不是很熟悉,王獻對此地確實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在這裏打了幾次韃子。

他命令李化鯨帶領五百士兵佯裝成敗兵,偶遇劉良臣斥候部隊,李化鯨帶領“敗軍”瘋狂撤退,將劉良臣部引誘到石壁山附近,在此地伏擊清軍,以期達到阻攔清軍前進的步伐,劉良臣和其兄一樣,都是久經沙場老將,怎麼會被李化鯨小伎倆所誘騙,他命令五千兵馬,分成五支隊伍,每一支隊伍前後距離不超過一千米,任何一支隊伍遭受到襲擊,前後兩隻隊伍都可以盡快趕來救援。

又以以第一隻隊為前鋒追擊李化鯨,李化鯨也是經驗豐富將領,見到劉良臣用兵有素,自知不敵,忙派人傳令兵向在石壁山埋伏的王獻彙報,王獻得知後立馬下令撤兵,大軍直接撤到距離旌德縣隻有二十裏的正山,在此地再一次設下埋伏,同時命令李化鯨引誘清軍到正山,倘若在正山也沒能夠伏擊清軍,王獻隻能撤回徽州府境內。

劉良臣看著周圍風景,自從投降滿人後,他很久沒有回到江南,這次回來,卻是以征服者身份回來,他命令前軍不得冒進,李化鯨等殘兵不過幾百餘人,就算是沒有追擊成功,也無傷大雅,對攻打旌德沒有任何影響。

追擊李化鯨的前軍發現李化鯨往正山方向去了,立即派人回來請示:“報,大人,前方明賊王正山方向去了,前軍請求追擊。”

劉良臣摸了摸下巴,和傳令兵說道:“諸軍聽令,莫要搭理這些散兵遊勇,全軍向旌德縣前進,不要同中軍拉開距離,以免被明賊偷襲。”

王獻引誘劉良臣計劃失敗,李化鯨白忙了半天,王獻也白忙了半天,兩人帶領隊伍在正山山穀停留半天,等恢複體力後即撤回徽州府。

在這半天時間裏,牛光天帶著二十名士兵已經趕到黃山,黃山上旌旗蔽日,一隊隊士兵在山下遊弋,這其中就有祁門軍叛將張精,張精在清軍進攻祁門時,在城內作亂,燒殺掠奪大量無辜百姓,搶了幾千兩白銀和糧食,為躲避徽州府軍報複,帶領部隊投奔在黃山的李濃。

李濃本來不想接納此人,張精能夠背叛馬錫,也就能夠背叛他,但是大眼卻和他說道:“總兵,咱們人不多了,好不容易來了幾百號人,還是收留他們吧?”

李濃想到即將臨盤芸娘,為了芸娘和肚子裏孩子安全,他違心接納張精來投,但是在接納張精進入黃山後,他將張精剩下五百部下,分散到各個山頭,以免張精鳩占鵲巢。

張精也沒得辦法,誰讓他背叛馬錫,背叛徽州府軍呢?他把搶來的金銀財寶分一半給李濃,李濃用這些金銀財寶去附近村落招兵買馬,因為南直隸久遭戰亂,早就是千裏無人煙,招兵很不理想,加上張精部下,整個山寨也才兩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