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節:鄉勇(二)(2 / 3)

在城內的八旗兵,被虎蹲炮一頓轟炸,大量將士被炮彈炸開後的碎片擊中,死傷狼藉,炮擊結束後,又被明軍弓箭和火銃洗禮,在最前和周圍八旗兵幾乎斃命,明軍並沒有衝上來肉搏,而是繼續用遠程武器攻擊八旗兵。

八旗兵很快就從慌亂中調整過來,直接衝擊明軍炮台,在他們麵前,李長刀和郭淵帶領鄉勇勇敢衝上來,麵對殘餘八旗兵,鄉勇終於一雪前恥,利用人多優勢,痛打落水狗,數千人圍攻八旗兵,八旗兵人少,卻仍舊是以命換命,殘餘四百多八旗兵仍舊是殺死八百多鄉勇,才被全部殲滅。

城內八旗兵被殲滅後,秦楚下令在城內軍隊出擊,城內明軍和鄉勇從城內殺出來,和劉良能騎兵共同出擊,將楊遇明圍在贛州城外草地上,楊遇明遇事不慌,指揮八旗兵和明軍遊鬥,八旗兵中蒙古八旗也有兩百餘人,也都是騎兵,和明軍騎兵交手中,占據絕對優勢,每一次和明軍騎兵對衝,都能帶走成片明軍騎兵性命。

劉良能那個氣啊,他本人騎術還算不錯,就是手底下騎兵戰鬥力太差,很多人就是騎著馬的步軍,隻有極少數騎兵有能力和蒙古八旗一戰,看著越來越多騎兵被蒙古八旗幹掉,他親自帶領二十名騎兵衝擊蒙古騎兵,蒙古騎兵也發現劉良能這一隻騎兵,集體調轉馬頭往劉良能衝來。

劉良能高舉長槍,和身後的部下高喊:“拚了,咱明騎還就不如人嗎?”

秦楚在城牆上看著騎兵表現,很不滿意,和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遊牧民族相比較,明軍騎兵就是幼兒園水平,不過他不擔心劉良能安全,因為勾皮和楊巴龍已經率領六百弓箭手,運動到蒙古騎兵對麵,在蒙古騎兵衝鋒一刹那,就開始對蒙古騎兵進行射殺。

六百隻箭頭從劉良能等騎兵頭頂飛過,直接飛入蒙古騎兵陣營中,射殺數十個蒙古騎兵,蒙古騎兵毫不畏懼,一輪弓箭並不能阻攔他們衝鋒步伐,早佐領帶領下繼續衝向劉良能,劉良能身邊已經聚集七百多明軍騎兵,他將長槍望天空一舉,下令集團衝鋒,在衝鋒前勾皮又一次下令射擊,第二輪箭雨沒有對蒙古騎兵帶來多大傷害,但是得蒙古騎兵速度有些放緩,這一來一去時間,劉良能率領明軍騎兵卻先殺入蒙古騎兵中,雙方騎兵對騎兵,蒙古騎兵被明軍騎兵夾在中間,失去衝擊能力,隻能是騎在馬上和明軍互砍,明軍騎兵又得到鄉勇支持,在騎兵和步軍攻擊下,兩百蒙古八旗兵紛紛授首。

楊遇明還在指揮滿八旗和漢八旗繼續對抗明軍,但是隨著蒙古八旗全軍覆沒,明軍騎兵主力再一次殺入戰場,滿八旗兵和漢八旗兵被輪番衝擊,不斷有士兵被成群明軍砍成屍塊,八旗兵拚盡全力,還是未能阻攔明軍步步前進,明軍前鋒已經殺到距離他隻有五十多米距離,他再也坐不住了,拋棄部下秘密突圍。

楊遇明秘密突圍,卻逃不過明軍眼睛,秦楚下定決心殲滅楊遇明這隻軍隊,沒有殺死楊遇明或者俘虜他,他可以去贛南地區召集軍隊來攻擊贛州城,所以秦楚下達必殺令,明軍中騎兵瘋狂追擊楊遇明,楊遇明部下已經被明軍消滅殆盡,身邊沒有一個部下保護他的安全。

而他知道自己必須要逃出去,為了躲避明軍追擊,並沒有向贛南趕去,而是往南安府尋找劉武元,向劉武元尋求幫助。

他一人一騎,不停地敲打馬屁股,隻要逃到南安府,就還有東山再起機會,贛州府隻有贛州城和雩都城被明軍占領,其他各地還在清軍手中,向劉武元借兵,還可以反敗為勝,他也不可惜戰死在贛州城八旗兵,隻要能夠逃回去,就還能帶回來大批八旗兵和精銳綠營兵打回來,在逃跑路上他發誓要複仇,不殺死這群明軍他這輩子誓不為人。

胯下戰馬像是知道主人心思,奔跑速度也越來越快,突然戰馬的腳踝,被從道路上伸出來幾根木棍擊中,戰馬在高速奔跑中飛了出去,馬上楊遇明也隨之飛出去,等他從地上爬起來時候,已經有三把鐵刀架在脖子上,他看著鐵刀架在脖子上,也放鬆身體,任由明軍將他捆起來。

他被徐仁才逮住了,徐仁才帶著他來到贛州城,戰場已經被打掃幹淨,八旗兵中滿八旗和蒙古八旗全部戰死,漢八旗有五十多人選擇投降,他耷拉著腦袋,被徐仁才拉倒秦楚麵前,看著麵前年輕人,就隻說一句話,士可殺不可辱,請求速死。

秦楚正在和郭淵商量怎麼處置楊遇明,兩人一致認為不能輕易殺掉他,郭淵有些惡趣味,向秦楚建議,讓楊遇明和尼堪作伴,想必尼堪在黟縣很寂寞吧。

當楊遇明被帶進來時,秦楚直接和徐仁才說道:“帶他下去,不要讓他死了。”

楊遇明瞪著眼睛大罵秦楚:“你是何人?為什麼不殺我?是要留著我用來羞辱嗎?”

郭淵趕緊給秦楚貼金:“我家大人是徽州府都指揮使,秦指揮使,你聽說過秦大人大名嗎?”

楊遇明雖然不認識秦楚,但是怎麼不知道秦楚大名,可他偏偏當做不知道,就是一副傲慢樣子,郭淵繼續說道:“不認識也沒有關係,讓你和尼堪作伴,讓尼堪給你介紹介紹,你就知道了。”

楊遇明心裏大驚,尼堪自從和金聲恒一起進攻南直隸金聲,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都以為他已經戰死,沒有想到被明軍活捉,他表麵上不作聲色,內心是波濤洶湧,他想繼續和秦楚說幾句,卻被徐仁才帶下去。

隨著楊遇明被俘虜,秦楚取得贛州城會戰全麵勝利,不僅收複贛州城,切斷清軍後勤,還繳獲一大批糧草等物資,贛州城中糧草和武器足夠六千人吃上一個月之久,還有一些火銃和火藥,這些都被明軍一一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