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節:血債血償(一)(2 / 3)

複仇營和清軍前鋒營很快就殺到一起,兩軍都拿出最飽滿熱情和對方廝殺,兩軍前鋒鬥的難解難分,這是秦楚第一次指揮數萬人以上會戰,對麵漢岱卻是征戰多年老將,對調兵遣將這一塊比秦楚要強得多,但是秦楚也會揚長避短,既然這方麵經驗不足,就由牛光天來指揮,牛光天也是老將,對排兵布陣很有經驗,見複仇營和清軍鬥的不相上下,知道這時候怎麼都要咬牙扛住,一旦落敗,會對士氣造成很大打擊。

牛光天向秦楚建議,左右兩軍可以往前進行試探進攻,同時命令炮營做進攻準備,防止清軍中軍掩殺。

秦楚欣然接受牛光天建議,左右兩軍緩慢向前突進,給清軍帶來強大的壓迫,漢岱看著明軍左右兩軍出動,立即下令左右軍佐領,各帶領一千八旗兵和兩千綠營兵頂上去,同時調動中軍做出擊準備。

清軍裝備大量鳥銃和火炮,裝備率遠遠高出贛州府軍,在野戰中雙方中小型火炮更有殺傷力,清軍大將軍炮和明軍虎蹲炮開始試炮,兩軍中軍也開始準備支援前鋒軍,複仇營和清軍前鋒打的筋疲力盡,沒有接到撤退命令,擅自撤退是要被砍頭的,兩軍先頭部隊仍然在咬牙堅持,知道中軍來支援。

兩軍都隻有數萬人,一旦被對方打崩任何一隻軍隊,後續軍隊頂上來也無濟於事,漢岱和秦楚沒有采用添油戰術,而是帶領全軍進攻,就連後軍也壓上去戰鬥,左右兩軍在中軍交戰之前已經打成一團,這個時候沒有人退縮,退縮就是個死,也沒有人不使勁,這時候不是金,以後就沒有機會使勁了,雙方火炮已經校正,對著地方中軍就是一頓轟,數十發炮彈落在地方衝鋒的軍隊中,帶走成片將士性命。

前鋒軍等到中軍來支援,紛紛往兩邊撤退,把戰場留給中軍對決,漢岱很有經驗,命令弓箭手和鳥銃手在前,等明軍衝過來之際,獻給明軍來上一頓齊射,明軍和他想法一樣,也是讓弓箭手和火銃手在前,兩軍將士就像是歐陸爭霸時期的火槍手,排隊槍斃對方,看誰能夠扛得住。

明清兩軍射手進入射程後,在各自將領指揮下朝著對方開火,一陣青煙冒起,火銃聲,鳥銃聲,三眼銃等各式各樣火銃聲想起來,雙方火銃手和弓箭手或死或傷,一些膽小的士兵直接扔掉武器往回跑,被督戰的將官趕回來,不回來的直接砍頭。

因為火銃裝填需要時間,且時間還比較長,接下來主角是弓箭手,兩軍弓箭手飛快朝著對方進行數輪齊射,在齊射期間,兩軍刀盾手上前,死死地護住己方弓箭手,盡量讓他們免於被敵人射殺。

弓箭手射了一段時間,兩軍主力開始突進,兩軍都放棄在戰場上智慧,這個時候耍小聰明也沒有多大用途,隻有依靠堅韌不拔戰鬥意誌,在正麵戰場打垮對方,才可以獲得最後勝利。

秦楚和漢岱作為各自主將,都衝鋒在一線,試圖依靠帶頭衝擊打垮對手,數萬人相互碰撞在一起,激起浪花,隻是這浪花,都是由鮮血構成,每一次碰撞,都有成百上千將士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明軍和清軍後備部隊也衝上來,各自主力進行強有力支持,兩軍從早上打到中午,仍舊是難解難分,又從中午打到傍晚,天黑致歉,明軍左翼部隊被清軍打崩,劉良能負傷,劉大眼掩護左翼殘軍到中軍,清軍並沒有從左翼最明軍發動進攻,因為他們左翼,被明軍右翼部隊擊潰,兩軍都沒有選擇從對方破圖口進攻,都害怕突進去軍隊被對方吃掉,兩軍在傍晚的時候,各自退兵,為下一輪進攻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