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能在路上遇到被打散的明軍,問他們梅嶺究竟發生什麼?
散兵遊勇告訴他,秦大人和韃子主力在梅嶺血戰,打退一波又一波韃子進攻,最終擊敗韃子進攻,可最後又來了一批新韃子在,新來的韃子戰鬥力強,體力充分,秦大人和眾位將士不能敵,被韃子打散。
劉良能趕緊帶上騎兵,重新踏入梅嶺,在梅嶺中又收攏一百多散兵,然後趕往寧都城,卻發現秦楚先他一步,已經前往雩都城,他被迫讓步兵在後麵跟著,帶著騎兵追趕秦楚,終於在雩都城附近趕上秦楚。
他帶領一百多騎兵到來,為秦楚解決一個大麻煩,這群嗡嗡嗡的蒙古騎兵終於遇到對手,劉良能當然不讓接消滅蒙古騎兵的重任,有了他和蒙古騎兵遊鬥,秦楚可以帶領援軍繼續趕往雩都城,秦楚離開的時候,還給劉良能留下五百士兵,讓他們消滅蒙古騎兵後,立即趕往贛州城彙合。
劉良能沒有辜負秦楚厚望,帶領騎兵對抗蒙古騎兵,又有五百步兵支持,把蒙古騎兵打的落花流水,直接滅掉一半左右蒙古騎兵,剩下蒙古騎兵不成氣候,兵力不足以對明軍形成騷擾,劉良能帶著軍隊繼續往贛州城和秦楚彙合。
在劉良能和蒙古騎兵遊鬥的時候,秦楚已經帶兵進入雩都城,雩都城城牆上掛著清軍旗幟,圖賴在城中留下數百綠營兵鎮守雩都城,其中就有投降的數十個明軍,清軍見城下來了一千多明軍,趕緊把城門緊閉,雩都城和寧都城以及石城不同,城牆有六米多高,秦楚沒有攻城器械,一時間難以打下來,可雩都城不打下也不行,就像是一個魚刺,卡在贛州府咽喉部位。
秦楚最終還是決定放棄,畢竟贛州城才是心髒部位,一切以解救贛州城為目的,含恨帶領高田等將士往贛州城方向去。
此時,清軍已經抵達贛州城城郊,他們走到哪裏殺到哪裏,搶了大批糧草和女人,譚功軒更是鞍前馬後,積極獻言獻策,他告訴圖賴,贛州城易守難攻,可並不是沒有弱點,城中明軍將士不多,可以分別從東西兩門,以及小南門,同時發動進攻,讓守軍疲於應付,隻要攻破任何一道大門,贛州城就可以打下來。
圖賴對譚功軒非常欣賞,這個明軍叛將,似乎想盡快打下贛州城,仿佛贛州城有很重要的東西,他任命譚功軒為小南門總指揮,負責進攻小南門,並且宣告三軍,先登者,官升三級,先入城者,賞銀千兩。
清軍將士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對贛州城發動總攻,贛州城內,鐵峰,江臂通,花三娘臨時成立指揮部,積極布置城防,在清軍圍城之前,經濟部僉事黃紹山建議疏散全城百姓,有兩千多青壯年願意留下來守城,至於其他百姓,最好是全部疏散到附近山裏中,防止被清軍團滅。
在城中文武官員同意黃紹山疏散百姓的意見,並且及時疏散絕大多數百姓,參與防守的青壯年,也被疏散一部分,這些青壯年是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有一千多青壯,也被黃紹山疏散到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