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節:東瀛來襲(二)(1 / 3)

多爾袞在信裏告訴他,接到關外龍興之地傳回的百八裏加急求援,東瀛人半個月之前,在朝鮮半島登陸,隻用了三天時間,全殲朝鮮國王李倧駐守在海邊三萬軍隊,隻有少數士兵逃回來。

回來以後瘋狂散步東瀛人恐怖之處,見人就說東瀛人使用火槍和火炮都是從後麵裝填彈藥,速度快,射程遠,還打得準,朝鮮軍隊還沒有擺開,就被東瀛艦隊上火炮轟炸的七葷八素,還沒有見到東瀛人人影,大量朝鮮軍隊被東瀛艦載火炮消滅。

朝鮮軍隊哪裏見過這種武器,等東瀛人用火炮把岸邊守備部隊消滅以後,旋即開始登陸作戰,朝鮮兵看著東瀛兵端著火銃衝,特別是在東瀛兵急急忙忙進行第一輪齊射以後,所有朝鮮將領心想,終於可以放開手腳進攻東瀛兵。

朝鮮兵從隱蔽地點露出身體,向東瀛兵開火,剛剛露出身體,就被東瀛兵第二輪齊射,打的手舞足蹈,被迫向後撤退。

東瀛兵端著長長火槍,火槍前麵還裝配三十五厘米刺刀,上岸以後,對著朝鮮兵就是一陣突,戰鬥力羸弱的朝鮮兵和東瀛兵進行肉搏戰,剛剛接觸,就被刺刀挑死大半,東瀛軍隊在朝鮮陣型中不斷穿插,然後利用後膛槍射速快特點,注意消滅朝鮮軍隊有生力量。

此戰,朝鮮軍隊全軍覆沒,被東瀛消滅兩萬餘人,生俘一萬一千餘人,所有俘虜在東海岸一字排開,被東瀛軍隊一一槍斃,很多東瀛新兵在這次屠殺俘虜中,變得更加嗜血,東瀛將領卻以此為榮,認為此舉極大地鍛煉新兵戰鬥意誌,以及戰場承受能力。

朝鮮一萬多俘虜,最後隻有一百多個少年兵被放回去,東瀛人要通過這些少年兵的嘴巴,傳播東瀛軍隊可怕之處,減少在征服朝鮮過程中出現的反抗力量。

東瀛軍成功登陸後,並沒有急於進攻沿海其他城市,而是往內地推進一百裏,建立堅固防線,東瀛統帥內部也不統一,畢竟隻有短短數年時間,僅僅依靠武力,幕府沒有做到每一個大名對他心服口服。

在出征之前,東瀛軍理想主帥,是東瀛兵法大師柳生宗矩,他是東瀛幕府第三代將軍互德川家光心腹,這一次出征朝鮮,他並不太讚成,近年來將軍非常信任,一個陌生的毛頭小夥子,對他幾乎是言出必從,對此他也有些不滿,但還是對將軍忠心耿耿。

出征前,柳生宗矩已經七十多歲,反對出兵朝鮮,卻還是被將軍任命為出征朝鮮主帥,帶領七萬舊武士和新式軍隊跨海而來,不料在出征前夕,年老體衰而亡,德川家光被迫臨時換帥,選擇親信鬆平信綱為遠征主帥,出征日期也一推再推,最終選擇在1647年年初,海水已經破冰這個時候,出兵朝鮮半島。

德川家光很重視這一次出兵,野心也更大,給鬆平信綱命令,半年內攻占朝鮮半島全境,伺機進攻滿清大本營,鬆平信綱性格沉穩,采用穩打穩紮戰術,在朝鮮南海岸建立穩固防線,等待東瀛島內運來補給。

東瀛島內資源匱乏,隻運過來一個月糧草,五百萬子彈,五千發炮彈,這些儲備隻能夠進行三到五次戰鬥,打完以後,還需要用國內運來,為此德川家光明確要求鬆平信綱以戰養戰,在朝鮮半島內搶奪資源,鬆平信綱帶來七萬大軍,有三分之二是新式軍隊,剩下的還是老舊日本武士軍隊,兩種截然不同軍隊表現也不一樣。

新式軍隊分成兩個師團,分別以第一師團和第二師團,兩個師團為甲種師團,下設兩旅團四聯隊,每個師團人數在兩萬五百千人,配備完善,有騎兵,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醫療兵等兵種,人手一把後膛槍,每個師團均有一個炮兵聯隊,配備三十門後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