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節:大庾(二)(1 / 2)

馬錫對秦楚有些憤怒,有些不高興說道:“秦楚,你說啥呢?”

“我說的是實話,現階段我們確實幹不過韃子,隻要失敗一次,就會陷入萬劫不複,而韃子卻可以拉起一支又一支綠營兵,八旗兵發到哪裏,哪裏就有數不勝數攀附者追隨,而我們,兵馬少,投奔我軍的達官貴人很少,你看看我軍都是什麼人,在贛州府是我軍軍力最鼎盛時期,仍有一大半士兵是難民和俘虜兵,你可有見到朝廷官員來投靠我們?”

馬錫下意識說道:“有啊,李振不就是嗎?”卻很快否定自己,李振是秦楚去湖廣打秋風帶回來,他仔細想了想,好像還真沒有其他朝廷文武大臣來投奔贛州府,按理說秦楚數次擊敗韃子番王,貝勒等將領,早已經是聲名大噪,他也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秦楚冷靜告訴他:“我們缺少一杆大旗。”

馬錫腦海裏突然靈光一現,詫異說道:“你是說讓寧老爺,不,讓陛下重新出山?”

秦楚沒有回答馬錫,用默認的態度來向馬錫表明觀點。

“他就是個廢物。”馬錫對朱由崧能力很了解,竟然說出朱由崧是廢物,意識到自己大逆不道,趕緊結結巴巴說不是這個意思。

“馬錫,你我兄弟二人,就在我麵前別裝了。”

馬錫問秦楚怎麼突然會讓朱由崧出山,讓他安靜做一個與世無爭富翁不好嗎?

秦楚直接否定馬錫,說道:“不好,韃子已經快滅掉各路反抗勢力,在這樣下去我們就要流浪在異國他鄉了。”

看見馬錫還在猶豫,秦楚決定把東瀛人事情告訴馬錫,問道:“你聽說過倭寇嗎?”

馬錫當然聽說過倭寇,是東瀛島內一群混不下去武士,浪人和海寇勾結在一起,可是大明和大清之間,和倭寇有關嗎?

他以為是想去東瀛求援,請求東瀛人來幫助抗清,有些語氣不足和秦楚說道:“秦楚,我知道你心裏苦,黃穎還在譚功軒那惡人家裏,不過你放心,就算是死,我也要幫你把黃穎搶回來,順帶淩遲譚功軒,可咱們也不能引虎驅狼,這倭寇也不是好東西,燒殺掠奪比韃子還要狠。”

秦楚知道馬錫誤會他的意思,他說道:“譚功軒是必死之人,可是今天我要和你說另外一件事情”

“你倒是快說啊,什麼事情?”

馬錫情緒有些急躁,秦楚也不廢話了和他說道:“我在藍參將山寨裏看見東瀛人。”

東瀛人?

“對,人數還不少,他們武器更好,軍事素養也更高,我認為他們才是真正心腹大患。”

馬錫真恨不得把秦楚腦袋給扒拉幾下,這是鬧哪樣,東瀛人住在東海小破島,能有多大本事?

“正因為東瀛人有能力從東海到贛州府,這中間隔了有多遠,你知道嗎?”

馬錫實在是不想和秦楚繼續這種不著邊際話,秦楚也看出他不耐煩樣子,就和他說道:“打下贛州府,重新迎朱由崧複位,你我為肱骨之臣,聚攏天下勤王兵馬,讓東瀛人和韃子打去,我們在一旁整合力量,等他們拚的兩敗俱傷,我們在出山收拾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