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想如果幹掉偽軍,城裏的這些水還可以支撐十天,十天以後,旅團長就會帶領援兵回來,遠藤剛光把這個計劃剛剛提出來,立馬就遭到其他軍官反對,遠藤剛光陰著臉為什麼反對?
反對軍官告訴他,殺掉兩千多偽軍,僅僅依靠四百餘人,雖然有步槍和手榴彈,可還是很難堅守增城,前天在水壩的偽軍被明軍殺戮幹淨,使得城內偽軍已經不可能有投降明軍念頭,完全可以和偽軍一起撐一段時間。
遠藤剛光一巴掌打過去,喝問道:“這些明人本來就是低等人群,有他們和沒有他們,沒有多大區別,更何況他們也知道城裏缺水,說不定會比我們先動手?”
剛才還反對遠藤剛光的幾個軍官,都不說話了,遠藤剛光說服這些部下,著手準備滅掉偽軍,一個小隊長卻突然開口說道:“為什麼不立即撤回去呢?我們帶著暫一師團這些步兵,有很大希望撤回到廣州城呢?”
遠藤剛光好不容易說服其他部下,又冒出來一個和反對的,他舉起手槍,對著這個多嘴的小隊長額頭就是一槍,心狠手辣讓其他軍官不敢多說一個字。
城裏偽軍將士還都睡大覺,有些人更是認為前些天在水壩和明軍大戰一場,已經取得東瀛人信任,說不定東瀛人主力回援,殺退城外明軍,他們還會獲得嘉獎呢?
殊不知,東瀛人屠刀已經悄然頂上來,遠藤剛光製定的計劃很完美,把全城偽軍集中到內城,用手榴彈炸死偽軍,以現有四百多士兵,完全可以頂住明人進攻。
他對部下戰鬥力非常信任,四百多人依靠步槍和手榴彈,可以打過數十倍明軍,在第二天黎明,幾個小隊長在偽軍營房猛吹口哨,這是集結口哨,偽軍戰鬥力在東瀛人手中並沒有得到多大提升,卻被東瀛人用鞭子和木棍打的服服帖帖,對東瀛人命令表現出極強的服從性。
偽軍跟著小隊長,全部趕往內城集結,不多時兩千多偽軍全部在內城集結,兩千多人擠在狹小的內城,偽軍還在迷糊間,內城城門被東瀛士兵從外麵關閉。
遠藤剛光站在內城城牆上,看著城下這群明人,左手往空中一舉,內城城牆上立即出現兩百多東瀛士兵,用步槍和手榴彈進攻內城對準城下的偽軍將士。
成群手榴彈從城牆上扔下來,每一顆手榴彈都在偽軍中炸開,每一次爆炸都能帶走一大片偽軍性命,數百顆手榴彈下去,炸死大部分偽軍,剩下的偽軍士兵,也被東瀛士兵用步槍射殺。
天亮以後,全城偽軍被殺戮一空,遠藤剛光不用為城中缺水而擔心,他下令全軍將士分成兩撥,一波白天,一波晚上,死守增城。
增城城內爆炸聲和槍聲,很快就傳到秦楚耳中,幾個部將立馬跑過來,紛紛向秦楚請求出戰,趁著這個機會一舉攻下增城,秦楚卻搖搖頭,他很清楚,城內還有數百東瀛正規軍士兵,想要啃下增城,需要犧牲大量將士性命。
他不會在這裏白白消費將士性命,而是嚴令各軍繼續圍困增城,不得進攻城池,打到這個份上,增城打不打下來,都不重要,秦楚已經把目光投向中山和澳門,這兩地就是東瀛人補給基地,端掉這兩個東瀛人占領的重地,東瀛師團將會失去補給,成為一隻沒有根基軍隊,下場就是逐漸被消耗,直至最後滅亡。
幾個將領不敢違背秦楚命令,回到軍營喝令部下不許攻城,秦楚更是在附近河流釣魚,他悠閑的態度,讓全軍將士從狂熱進攻欲望中慢慢冷卻下來,而城中的遠藤剛光,則是有苦說不出,殺掉和他們一起消耗水源的偽軍,結果明人又不攻城。
秦楚為了惡心城內東瀛人,還下令疏通城東水壩,讓城東水源流入城中,城中東瀛士兵傻眼了,殺了兩千多偽軍,以為解決用水問題,曉得明人這麼惡心,竟然開閘放水,簡直是貼心給城中送來寶貴淡水,使得兩千多偽軍白白被殺了,死的毫無價值和威嚴。
遠藤剛光板著一張臉,看著城外明軍在軍營前悠閑散步聊天,更有一些明軍士兵圍著一個青年人在釣魚,他幾乎是氣的要原地爆炸,而此時,天空也作美,在還沒有進入梅雨季節的嶺南地帶,下起一場傾盤大雨,還夾雜著雷電,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城裏東瀛兵不缺水,被殺的偽軍用不上水。
遠藤剛光氣的用槍射擊城外明軍,可距離太遠,連開了數十槍,沒有打中一人,最後筋疲力盡坐在城牆上,一想到內城還躺著兩千多偽軍屍體,他就像找一塊鐵板撞死。
此時此刻,他迫切希望明人能夠發動對增城進攻,他就可以光明正大擊退明人,緩解內心殺害偽軍的痛苦,而秦楚偏偏不這樣做,每天就是接受各地送來的情報,召集將領討論戰爭的走勢。
秦楚並不是閑的發慌,他對增城圍而不攻,是為了吸引附近東瀛軍主力目光,增城被圍困這麼多天,東瀛統帥部仍然沒有調兵過來解救,可以斷定東瀛主力正在進攻耿仲明,增城附近軍隊,乃至中山澳門東瀛軍隊,都會把目光轉向清遠和增城,而秦楚隻需要等待陳邦彥和閻可義帶回來的消息,殷切希望倆人盡快可以和明軍殘餘海上力量聯係,隻要獲得海軍支持,就可以實現偷襲中山和澳門的軍事計劃。
陳邦彥和閻可義,還有寧二等十個侍衛已經抵達海豐,清軍雖然占領廣東大部分領土,可在沿海地區統治薄弱,秦楚收複惠州和潮州以後,沿海等地抗清力量風起雲湧,兩人決定去那裏試試運氣,抵達海豐以後,這裏已經是一片荒蕪,路上沒有半個人影,進入海豐城,城裏也是空無一人,整個海豐地區都是死氣沉沉,看不到任何生機和熱鬧。
寧二小心謹慎,帶著侍衛死死保護陳邦彥和閻可義,閻可義還好一點,他本來就是武將,陳邦彥雖然起兵抗清,可本質上還是文人,被侍衛護在中間,在海豐城轉了一圈,沒有遇到半個人影,眾人被迫前往碣石衛,碣石衛統轄平海所、捷勝所、甲子所,是洪武二十七年詔建碣石衛,也是大明三十六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