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節:各自為戰(二)(2 / 3)

“江南賊子從未停止反抗我大軍,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江南丟給明人和東瀛人,讓二者相爭,我等坐收漁翁之利,豈不更好?”

代善說不過多爾袞,又被多爾袞排斥多年,說不通多爾袞,也就不再堅持,帶著仆人離開皇宮,多爾袞當天下令在南直隸,江西,湖廣,四川等地清軍立即撤到長江以北,把能帶走的人口和物資全部帶回北方,在南方各地清軍將領接到聖旨以後,都不敢相信多爾袞竟然會放棄已經打下來的土地,可麵對聖旨,清軍將領也隻能含恨離去,在撤退途中,把附近百姓和一切物資都帶走,但是多爾袞隨後又下達一道密令,大軍撤退到北方,在長江以北城池駐軍增加一倍,還有大量船隻也被劃到長江北岸,為以後反攻作準備。

有大臣提醒多爾袞還是在江淮地區布置一隻兵馬,多爾袞深思熟慮,最終還是拒絕,以大炮威力,江淮防線不再是難以攻占的要塞,隻要有船有炮有兵,隨時可以打回來,把這些地方讓給明人和東瀛人去掙得頭破血流。

一等伯索尼憂心忡忡問多爾袞:“攝政王,要是東瀛人占領江淮,湖廣和巴蜀等重地,以這為跳板,向北方進攻呢?”

“索尼,你多慮了,我軍撤到長江以北,並不是在長江以北睡大覺,而是要時刻密切注意江南局勢,東瀛人占據優勢,我們就支援明人,讓明人和他們繼續打,還有一種可能是明人占據優勢,不過你覺得那群隻會窩裏反的明人,能夠打敗東瀛人嗎?”

“這可不見得,明人在這幾年也冒出來不少出色的將領,要是明人占據優勢,攝政王是否立馬揮軍,和東瀛人夾擊明人?”

索尼說的話就是多爾袞的意思,多爾袞才不會傻乎乎兩麵開戰,他早就看到清軍主力必須要在朝鮮半島和東瀛人打,就不能在江南和明軍以及東瀛軍打,於是大步後撤,把戰場留給明東瀛兩方,讓兩者打的天黑地安,清軍漁翁得利。

清軍最開始撤退的軍隊,是在巴蜀等地清軍軍團,他們強迫數百萬百姓離開當地,這隻清軍撤到陝西,山西等地,在湖廣軍隊撤到長江以北,在南直隸軍隊同樣撤到長江以北,被洪承疇寄以厚望薑鑲西北綠營兵撤到河南。

各路清軍幾乎帶走當地一大半人口,清軍戰略撤退,讓一直被壓著打的明軍逐步恢複勢力,也正因為清軍撤退,在長江以南的明軍又開始陷入到內鬥中,在巴蜀地區主持大局的長壽伯王應熊病逝,在巴蜀之地各隻明軍彼此都不服氣。

其中以楊展實力較為雄厚,楊展是崇禎年間武進士,數次擊敗張獻忠,也有被張獻忠俘虜,即將斬首時,從斷頭台逃生的奇跡,他和另外一個將領王祥不和,兩軍大打出手,其他在四川等地明軍將領也是心生間隙,彼此拆台。

突圍到貴州的大西軍殘部,也在孫可望,李定國等將領帶領下重振兵馬,在湖廣西部的何騰蛟最幸運,他的部隊幾乎被打光,要不是忠貞營殘部在苦苦支撐,早就被清軍連根拔起,清軍撤退以後,他以湖廣總督名義繼續統治湖廣南部地區,兵力也有所恢複,這一次他再也不會輕視忠貞營力量,和堵胤錫兩人大力整頓兵馬,形成以忠貞營為主要力量的軍事力量。

各路兵馬都在蓬勃發展,唯有在梧州的永曆帝,卻陷入兩難境界,朱由崧在福建複位,按照繼承順序,朱由崧和崇禎關係最親近,現在朱由崧在福建重新登基,他這個皇帝名不正言不順,很是尷尬,大臣瞿式耜,王化澄並不相信朱由崧還活著,很有可能這個朱由崧是一個冒牌貨,兩人建議永曆帝繼續以天子名義發號施令,永曆帝朱由榔隻好坐在皇位上,繼續以天子名義,召集文武百官到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