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式耜並不想殺掉陳邦傅,陳邦傅父子兵多將廣,永曆帝被強敵環繞,北有韃子,東有弘光,現在又來了東瀛人,在這個時候殺掉陳邦傅,永曆帝麾下再無可戰之兵。
“秦楚,陳邦傅奸詐,可並沒有謀反,為師沒有理由將其消滅。”
幹掉陳邦傅隻是沁出一個伎倆,他也知道瞿式耜沒有能力幹掉陳邦傅,他真正目的是幹掉東瀛使者,既然瞿式耜拒絕殺死陳邦傅,那麼秦楚提出來幹掉東瀛使者,瞿式耜就不好意思拒絕。
果然,當秦楚提出來刺殺東瀛使者,瞿式耜猶豫一會,就答應下來,他告訴秦楚,東瀛使者就住在蒼梧城西北的聚福客棧,由馬吉翔錦衣衛保護,要想此人,需要把錦衣衛調走。
“老師,這些錦衣衛能力如何?”
提起錦衣衛戰鬥力,瞿式耜搖搖頭,說道:“我大明錦衣衛已不複當年,竟是一些投機取巧之輩,保護東瀛使者的錦衣衛有一個把總兵力,戰鬥力不強,可要是硬攻,會發出聲響,讓城裏其他軍隊立即前來支援,隻有智取,才可以刺殺成功。”
秦楚早就想好了辦法,讓張家玉去招攬百餘本地人,就是來完成這件事情,他在瞿式耜耳邊輕輕說道:“恩師,我讓張兵科招攬本地人,換上我軍鎧甲,在聚福客棧外麵走一圈,然後刺客混出城,在城外射殺此人。”
瞿式耜有些不太明白,秦楚這個計劃怎麼能夠奏效,又怎麼能夠知道東瀛使者在這幾天離開蒼梧城呢?
秦楚把他的計劃說給瞿式耜,瞿式耜聽了以後,笑著捋須,說道:“果然後生可畏啊!”
取得瞿式耜同意,秦楚立即著手刺殺東瀛使者,而此時,永曆帝在後宮大發雷霆,他冥思苦想,終於想出和秦楚聯姻辦法,從而獲取一隻效忠他本人的兵馬,可秦楚竟然拒絕他,還在在朝野之上硬生生拒絕,他對秦楚毫無辦法,這時候,馬吉翔和夏國祥站出來,夏國祥站出來是想借這個機會喬秦楚竹竿,馬吉翔則是排除異己,他看出來陛下對秦楚寄以厚望,隻要是陛下看中的人,他馬吉翔都要想方設法趕走,到達他獨霸朝野目的。
他作為新一任錦衣衛指揮使,一肚子壞水,對錦衣衛訓練不傷心,反而整天在陛下身邊獻媚,他看見永曆帝心情不好,就知道是今天被秦楚駁了麵子,和夏國祥多是一眼,故作打起走出來,陰險說道:“陛下,是否還在為今日之事慪氣?”
永曆帝一肚子美玉偶地方可以發泄,馬吉翔算是給他撕開一道口子,他幾乎吼道:“秦楚不過是一介草民,朕賞賜他姻緣,竟然不知好歹,當著滿朝文武大臣拒絕朕,他以為他是誰,他這個廣東總督也是朕封賞給他的。”
永曆帝越說越氣,一開始還想敲秦楚竹竿的夏國祥,聽出來一絲絲殺氣,要是任由馬吉翔在繼續說壞話,陛下會意欺君之罪,讓秦楚走不出蒼梧縣,他趕緊跳出來,勸說永曆帝消消氣,馬吉翔幽怨看著他,這個閹人竟然敢和他坐
地,看來也要把夏國祥趕出去。
夏國祥不顧馬吉翔眼光:“陛下,秦楚再怎麼不對,也是咱大明將軍,今日駁陛
下顏麵,陛下不妨敲打敲打他?”
永曆帝畢竟你奶青,忙問道:“怎麼敲打他?”
夏國祥心裏也是矛盾,說重了秦楚會遷怒於他,說輕了和沒說是一樣,還會引起陛下和馬吉翔的不滿,硬著頭皮說道:“陛下可以讓秦楚收複失地,昔日福王讓高傑北上,可惜高傑出師未捷身先死,陛下也可以秦楚秦楚為征北大將軍,隻要秦楚光複江北故土,陛下不僅樂意趕走韃子,還可以提高威望,更能夠壓過在福建的福王,豈不是一石三鳥?”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特別是永曆帝,突然對趕走韃子有著莫名自信,這種自認和秦楚武官,也和麾下軍隊武官,而是來自東瀛人支援。
東瀛人使者郝尚久表示,東瀛人將會出兵三萬,從福建出兵浙江,為永曆帝掃清浙江,南直隸等地勢力,郝尚久還特意強調消滅所有勢力,言下之意就是消滅福王,鄭成功,魯王,還有滿清的軍隊,為永曆帝打下一個鐵桶江山,永曆帝聽了以後,內心很受感動,他再一次問東瀛有什麼條件?
這一次郝尚久按照李成棟和阿部忠秋的計劃,向永曆帝提出來,想和大明聯姻,永曆帝一驚,他也是根據郝尚久這個點子,想到和秦楚聯姻,他並沒有立即答應郝尚久,而是以這個事情需要和大臣商討,才能夠給郝尚久滿意的回答。
郝尚久隨後又提出來一個要求,就是要大明和東瀛貿易,永曆帝對郝尚久提出拉跌要求,基本上是點頭同意,大明朝都已經這個樣子,不管東瀛人以後怎樣,先答應東瀛人,等把韃子趕走,再和東瀛人扯皮,郝尚久在提條件的時候,張口閉口不說任何關於滿清的事情,這是阿部忠秋給他的死命令,一旦說出滿清,永曆朝廷總有清醒之人,一眼就看出安他們的胃口,不止於朝鮮半島和台灣兩地。
永曆帝個人已答應郝尚久提出來的要求,今日被夏國祥獻策,任命秦楚為征北大將軍,讓秦楚去江北和韃子拚命,他立即讓龐天壽起草聖旨,讓秦楚立即滾回去,命令他進攻被韃子占領的江淮防線,北上中原。
龐天壽被永曆帝驚呆了,秦楚數次擊敗韃子,可是兵力並不足,現在也隻是占據贛州府一府之地,哪有實力北上進攻中原。
夏國祥也是一臉的懵逼,他隻是建議陛下讓秦楚征北大將軍,哪曉得永曆帝讓秦楚去進攻被清軍重兵把守江淮防線,清軍撤回江北,其他各地基本上被清軍放棄,,但是唯獨沒有放棄江淮一帶,在這裏有數萬清軍駐守,清軍主要兵力放在襄陽,甚至在南直隸也隻是保留少量騎兵,一遇到東瀛軍隊或者是明軍阻力,立即撤回到淮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