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名振一直在浙東抗清,對華南的局勢完全不了解,馬錫突然告訴他,東瀛軍隊已經攻占廣東全境,讓他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張名振對東瀛人的兵力之盛,更是一丁點都不知道,馬錫又和他說道:“韃子為什麼退回到江北,還不是在廣東的兵馬被東瀛人吃掉了,懼怕東瀛人退回江北?”
馬錫這麼說,是因為朱由崧一係文武大臣,絕非都是草包和廢物,有大臣和秦楚一樣,認為東瀛人狼子野心,其中以張煌言代表的群臣,堅決反對和東瀛人結盟,這個群體得到實力派鄭成功的支持。
鄭成功來覲見朱由崧,還有一個重要任務,他試圖修複秦楚和朱由崧之間的關係,秦楚率領軍民離開惠州府之前,麾下情報部一直保持和他的聯係。
戴大頭作為情報小組組長,帶領一個二十人情報小組,來回傳遞情報,實現情報共享。
鄭成功通過戴大頭,獲得秦楚和朱由崧起衝突,鄭成功對這一次衝突中,某些人行為非常不齒,在他眼裏秦楚是大明一把尖刀,用好了,可以斬殺韃子,叛軍,甚至打回中原大地,可偏偏有些人不信任秦楚,非要剝奪秦楚兵權,鄭成功很想知道,是哪個家夥給朱由崧出的餿主意,將秦楚排擠出去,簡直是新一輪內訌行為。
現在又來了東瀛人,華夏大地充斥著各種勢力,鄭成功想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東瀛人和韃子之間求生存。
他看著張名振不知所措的表情,開口說道:“張總兵,我們過江打韃子,東瀛人就在後麵挖牆腳,北伐一事還需要從長計議,不要操之過急。”
張名振也是大罵東瀛人和韃子無恥,怪不得韃子放棄江南,原來是想讓東瀛人和朝廷在江南交戰,韃子坐收漁翁之利,他問鄭成功:“既然如此,東瀛人為什麼又要來結盟呢?”
朱由崧看見鄭成功和張名振你一句我一句,完全沒有把它放在眼裏,幹咳幾聲,所有人趕緊麵對他低著頭,聽朱由崧發話。
朱由崧看見眾人等他發話,才不忙不忙說道:“當前最重要事情,是防備東營偷襲,朕可是聽說,東瀛人滅掉李成棟和耿仲明的兩隻數萬精兵強將軍隊,損失不過百餘人,這等戰力,諸位可能敵?”
張名振,鄭成功,張煌言,馬錫等人臉上有些發燙,韃子厲害,韃子組建的綠營兵同樣也厲害,麵對八旗兵和綠營兵,在座的各位將領都沒有絕對把握擊敗,在人數相當情況下,被清軍擊敗更是稀疏平常的事情。
可今日聽陛下說,東瀛人殲滅李成棟和耿仲明兩支勁旅,竟然損失不過百餘人,要知道李成棟和耿仲明都是一等一戰將,麾下兵馬實力強勁,怎麼在東瀛人麵前就像麵條一樣?
不僅如此,朱由崧繼續說道:“那李成棟三姓家奴,被東瀛人擊敗,宰了佟養甲,給東瀛人做狗,還給東瀛人編練偽軍,再不製止東瀛人,怕是東瀛人又要在廣東拉起一隻強大軍隊,彼時,我大明被韃子和東瀛人夾在中間,諸位的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朱由崧一席話,讓滿朝文武大臣沉默不語,也讓實力派鄭成功,張名振對他刮目相看。
看著群臣不說話,朱由崧又說起朱由榔:“咱大明還有朱由榔那小子,躲在廣西一隅之地,莫要我們被韃子和東瀛人包餃子,他最後蹦出來收拾殘局,我等辛苦來給他人做嫁衣。”
眾人覺得有些道理,張煌言說道:“陛下,廣西偏在一隅,不足為慮,可湖廣何騰蛟,還有李自成殘部忠貞營,張獻忠大西軍,這三支力量報團取暖,拜在廣西門下,也將會是一隻極具規模的勢力,臣請陛下速派良臣,和桂王,還有各地方軍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桂王削掉帝位,諸軍效忠陛下,歸於朝廷,方有一線生機。”
張煌言這番話也說出當前大明朝的內部局勢,外有韃子和東瀛人,內部仍舊是四分五裂,不僅僅是桂王,還有湖廣,貴州,雲南,四川等地都在搖擺不定,就連隔壁江西的金聲恒和金聲,兩金也在觀望。
金聲還不知道朱由崧和秦楚決裂,要是知道二人決裂,金聲也會搖擺不定,張煌言其實還漏了兩個勢力,就是近在疾馳的魯王和鄭成功,鄭成功在隆武帝殉國後,就已經逐漸疏遠朝廷,有聽調不聽宣跡象,魯王這一次,倒是出乎所有人意料,讓張名振作為特使,和陛下接洽北伐。
這本是天大的好事,可因東瀛人殺入,讓各方勢力都處在一個平衡點,誰率先打破平衡,誰就會第一個出局。
沒有哪一方勢力,敢率先進攻,就算有,也隻有東瀛軍隊有這個實力,眾人也都想到東瀛人,唯獨鄭成功想到另外一個思路,他的腦海在剛才閃過一個可怕念頭,滿清放棄江南,會不會是在其他戰場,也遭受到東瀛軍隊進攻,那麼會是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