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過低下腦袋,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不能輕易答應秦楚,尤其是高一功和袁宗第,兩人昨天晚上率領殘兵敗將撤退到五屯所,仍舊是一臉驚恐。
這種驚恐不同於之前被朝廷軍隊擊敗後的驚恐,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他有很久很久,沒有看見高一功和袁宗第有這種表情,張家玉繼續說道:“忠貞營要是繼續一退再退,怕是最後兵少將寡。”
李過忙問張家玉為什麼這麼說,張家玉告訴他,現在時局不同於以往,闖王在的時候,哪怕是打得隻剩下十八騎兵,隻要根據地在,就還能拉出數十萬大軍,可現在忠貞營淪落到西南諸地,在這裏沒有反抗朝廷的基礎,更不能做到一呼百應,想要在這裏活下去,就要不停的戰鬥,和韃子打,和東瀛人打,才有一線生機。
李過還是有些猶豫,秦楚終於開口說話,他也是第一次和忠貞營,也就是大順軍高級將領說出心裏話。
“興國公,崇禎年間,天災人禍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人間慘劇屢有發生,悲劇導致大量百姓揭竿而起,作為朝廷官軍,我等自然有剿匪義務。”
李過點點頭,秦楚看見李過有些沉悶表情,長話短說。
“大順軍,還有大西軍,就像是兩把遲鈍的刀子,將朝廷鮮血一放在放,使得朝廷內憂外患,也讓韃子可以輕鬆入關。”
這句話猶如一道匕首,插入李過心髒,其實在山海關之戰,闖王被吳三桂和韃子聯手擊敗,很多人不當回事,覺得大不了退回到陝西山西等地,可是韃子竟然長驅直入,攻占京城,並且一敗再敗闖王,這時候很多大順軍將領,生出一種古怪的情緒。
這種情緒讓很多人產生矛盾心理,他們一方麵慶幸推翻腐朽的朱家王朝,另一方麵卻又讓韃子入關撿了一個大便宜。
當闖王意外殉難後,大順軍轟然解散,內部出現不同意見,有人想繼續和朱家打下去,也有人認為明人江山,不能讓外族搶去,想和朝廷聯手,將韃子趕出去。
在這種氛圍之下,大順軍分崩離析,郝永忠等部分大順軍撤退湖廣地區,依附在何騰蛟麾下,隻剩下他和高一功,袁宗第等人,擁護高皇後,成了沒娘沒奶的孩子,隨波逐流,投入到永曆朝,但在朝廷之下,仍舊是自成一係,被朝廷勢力排擠。
麵對秦楚的這番話,李過腦海裏閃過很多畫麵,他紅著眼睛,一字一句慢吞吞說道:“秦總督,我等不起兵反抗朝廷,就活該被活生生餓死嗎?”
秦楚雙眼突然一聚,以從來沒有過的嚴肅語氣說道:“興國公,你們當然應該起兵,推翻壓迫你們的主子。”
秦楚這句話實屬大逆不道,在場的卻沒有一個人臉上有波瀾,人人都知道永曆帝不過是傀儡,遠在福建的弘光帝也是個無權的帝王,隻有手頭上有兵有糧有銀子,說的話才有分量,下達的命令才能夠得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