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沒有異議,陳邦彥帶上一個連士兵去婺源縣,秦楚帶領近衛團,忠貞營以及一個月糧草趕往叢山關。
秦楚這一次是防止東瀛軍隊偷襲叢山關,也僅僅是防止東瀛軍隊可能會偷襲叢山關,所以大軍速度比較慢,從黟縣到叢山關距離比鳳陽府到叢山關距離要近得多,秦楚帶著大軍不緊不慢前進。
在叢山關,金聲率領大軍積極布防,他一方麵讓人和福建朝廷聯係,另一方麵也讓人趕往廣西,和廣西求援,他麾下兵馬頗多,卻也不能搭檔韃子全線進攻,尤其是叢山關進攻江南前最雄偉的一道關卡,博羅和鼇拜兩路大軍很有可能會夾擊叢山關。
趕往福建和廣西的部下,也沒有那麼快回來複命,援軍更是沒有影子,金聲在叢山關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韃子再一次南下,將南直隸百姓嚇得落荒而逃,大多數百姓都知道明軍駐守在叢山關,紛紛拖兒帶女趕往叢山關,短短半個月,叢山關竟然聚集一百多萬老百姓。
大部分老百姓餓著肚子,金聲在叢山關的糧草幾乎被消耗一空,這也是韃子故意在民間,散布叢山關有朝廷軍隊駐守的消息,他們不屠殺百姓,而是將老百姓有意無意往叢山關驅逐,讓老百姓吃垮明軍。
金聲和下屬坐在議事大廳,眾人都建議金聲,讓所有百姓出關,去南邊乞討,再讓百萬民眾繼續吃穿住在關內,不用韃子打過來,就已經被老百姓折騰沒了。
“讓老百姓去關外,這天寒地凍,不是活生生讓他們去死嗎?”
金聲堅決不同意老百姓出關,吳應箕等將領也沒有辦法,可這樣下去也不行,糧食吃完以後,軍隊會嘩變,老百姓也會破關而出,易子相食的慘劇會再一次重現。
金聲問關培傳,韃子前鋒到哪裏?
關培傳回到金聲,韃子前鋒軍還在廬州府,距離叢山關還有很遠的距離,金聲聽到關培傳說韃子前鋒還在廬州府,確實是可以讓部分有能力繼續南下百姓離開。
他讓吳應箕去老百姓中挑選青壯,編入軍隊,其他百姓每人給三天糧食,分批次撤出叢山關。
吳應箕早就想從老百姓中擴充兵力,侄子吳阿南名義上是總兵,但是麾下兵力始終不足,需要得到一大批生力軍的補充,他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侄子,吳阿南卻和他說道:“叔,這些青壯沒有上過戰場,讓他們加入軍隊,不是讓他們去送死嗎?”
“送死也比美又士兵強得多,你看看你手底下那些歪瓜裂棗,也就打一打土匪,和其他勢力相比較,就是雜牌。”
吳應箕堅持要吳阿南去挑選士兵,吳阿南拗不過叔叔,帶上親兵來到老百姓中,剛到一座營地,就看到關培傳也在這裏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