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章 序言(1 / 1)

第一部 從流氓到皇帝-第一章 序言

讓我們輕鬆,快樂的品讀曆史。

中華文明延續五千年,其中各代英雄輩出,風起雲湧,多少好漢豪傑在這個波瀾壯闊的長卷中你方唱罷我登場,

熱鬧非凡,精彩無比,把我們中國的曆史打扮的分外漂亮。

偉大導師毛主席曾經這樣教導我們:“推動曆史前進的是廣大勞動人民。”這句經典的話語翻譯成古話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們中國曆史上最輝煌時期的一個皇帝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語錄:“以銅為鏡,可以整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兩段語錄雖然話語不一樣,但意思差不多,都是告誡當政者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老百姓為根本,這樣才能長治久安,天下太平。

後來到了北宋時期,有一個叫司馬光的人,為了提醒當朝皇帝時刻不忘國家的根本-老百姓,耗盡畢生心血,編撰了一部《資治通鑒》,要當政者以史為鑒,善待百姓。

咱們老百姓看曆史無非就是圖一個目的:那就是在茶餘飯後的時候,三兩人聚在一起擺龍門陣的時候,聽到你口若懸河的講那些發生在幾千年以前的事情的時候,別人向你投來敬佩的目光,此時大家感歎不已:“大哥,沒想到你雖然讀書不多,但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佩服,佩服。”充分享受擁有若幹粉絲的成就感和榮耀感那是相當喜悅和歡樂的,特別有益於身體健康。

這些年來,很多作家不管是專家教授還是業餘網絡作家,寫了不少關於我們中國曆史的大作,自小出於對曆史的特別愛好的我都一一拜讀了下來,在下佩服的緊,正是他們,將那些苦澀難懂的文言文變化成了普通老百姓看的懂的大眾化語言,將曆史這位任人打扮的漂亮姑娘從高貴的學術殿堂中請了出來,並且很快被老百姓欣然接受了。並且一發而不可收拾,風靡大江南北,刮起了一股寫作曆史的風潮。

作為一個酷愛曆史的小老百姓,我看到了這麼多作家的大作,不禁心癢癢,於是頭腦一發熱,就想寫一部大塊頭的曆史書,可到了真正著手開始寫作的時候,犯難了,因為我們中國朝代雖多,但我國的作家們幾乎把從周朝以來到清朝的曆史都寫了一遍,後來一想,或許這個漢朝沒人寫過吧,不料,我上網一查,有人已經出大部頭了,頓時心裏涼了一大截,想就此放棄,但轉念被從小酷愛曆史的慣性驅使,決定迎難而上,寫自己喜歡的書,讓別人去說吧。

於是敲起鍵盤要寫,這時候這個書名又難住了我,好聽的有影響力的震撼性的書名全給那些大作家們用上了,本想厚著臉皮靠靠他們的邊,沾沾他們的風光,無奈一想到現在這個知識產權保護的緊,心想還是弄個原創的吧,經過我三天三夜反複推敲,什麼清蒸,熱炒,連紅燒都想來一把了,後來慢慢地冷靜下來,覺得做人做事還是以低調淡定為好,最後敲定,起了《水煮大漢朝》這個名字,反正這個兩漢的史實太史公和班固老先生在他們的《史記》和《漢書》裏講得非常詳盡了,我現在要用獨特的視角,現代的語言,輕鬆的風格把它們重新包裝,大侃一遍,相當於把這兩位老先生的東西放進水裏煮了一遍,順便加點調料進去,至於煮出來的東西味道如何,就靠讀者們自己品嚐了,喜歡的多支持支持,不喜歡的要罵兩句也無所謂,姑且當做各位讀者朋友們閑暇時候的調味品吧。

為啥非得要寫漢朝呢,因為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偉大的王朝,它的名字已經深深的刻印在我們的血液裏,是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是它定義了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和語言-漢字和漢語,我對它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所以心一橫,冒著板磚和唾沫齊飛的危險,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不怕犧牲(主要是犧牲了工作之餘的遊玩時間),硬著頭皮,要寫一寫我心中的那個偉大的大漢王朝。這部大塊頭書要寫四百多年的事情,希望我能夠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