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是讓他摸不著頭腦,然而還未等法海發問,鎮元子卻是大手一揮。

“走,出去說。”

說罷將法海和趙公明領出屋外,在庭院中轉了幾個彎兒,最終來到一處後花園。

花園之中,一棵巨樹高五丈,寬十圍。枝葉繁茂,靈氣逼人。

樹上結著形似嬰兒的果子,法海當然知道這是什麼,但卻想不通鎮元子為何將他領到這兒來。

“大仙,你這是……”

鎮元子拂塵一擺,指著樹旁的一方石台,兩個石凳,對法海說道:

“二位稍坐,貧道還有兩卷黃庭未誦,就不相陪了。”

說著就領著兩個道童,離去了。

“我知道你有些疑惑,我們坐那兒談。”趙公明抬手一引,與法海落座。

趙公明落座之後,伸手撓了撓頭,顯然有些不知道從何說起。

“呃……其實說來說去,終究還得從這一次天地量劫說起。哦對了,你可知道量劫是什麼?”

法海點點頭。

“多少知道一些,就是類似於世界大戰之類的概念,說白了就是大範圍的衝突事件,比如千年前的封神大戰。”

趙公明有些驚奇的看了他一眼。

“世界大戰?嗯,不錯,這個稱呼很有意思。”

法海接著問道:“但既然是衝突,總要有個因果,這一次量劫的原因又是什麼?”

“這就得從上一次的封神大劫說起了,當年闡截二教各扶周商兩朝,大爭於世。最後的結果是截教落敗,天庭創立,而西方佛教也從中得利,這才有了之後長達千年的繁榮。”

法海心說我看過封神演義,不用你多比比。

趙公明接著道:

“但上天之道,物極必反。如今的佛教氣運衰弱,已經逐漸的不容與西土。故此靈山試圖通過將根基從西土轉移至東方,借樹生花。

早在西漢之時,佛教就曾派遣信徒來東方傳教。雖然收效不是太大,卻也埋下了種子,並在東土生根發芽。但如果說上一次隻不過是牛刀小試的話,這一次,他們則是動了真章了。”

他這一通講說,法海基本也就明白了。

說白了就是佛教在西方老家快混不下去了,所以要來東邊搶地盤。

趙公明說到這看相法海的表情忽然一肅,指著他道:

“所以說,這次大劫,是西方挑起的。而你,則是此次大劫的重點,或者說,是應劫之人。”

哪怕趙公明不明說,法海也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的重要性。

取經大業的存在,其實就是西方佛教扣開東方門戶的敲門磚。而作為取經主角的法海,對於佛教無疑是寶貝疙瘩,但對東方道門卻是一個紮眼的存在。那既然如此,他與道門本該是敵人,為何趙公明卻又如此刻意的結交他呢?

關於這個問題,趙公明或許是洞悉了法海心中的疑問,所以隨後就給出了答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