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節 穿越河網區(1)
這三個月的休整期內,肖柏的特種兵部隊進一步得到了強化性的訓練。
除了槍法,各種武器的使用,爆破,格鬥,隱蔽,詭雷,機關,攀登,遊泳,潛伏等各種重要作戰技能之外,肖柏讓他們再一次加強了體能訓練。那些宋子文送給肖柏的老兵中也有四十多人被挑選出,參加了特種兵訓練。
高強度的訓練,簡直就是訓練一批來自地獄的魔鬼!這些特種兵戰士們每個人除了戰鬥技能之外,他們還被要求學會駕駛汽車,駕駛裝甲車,駕駛火車,學會簡單的日語,熟悉使用各種武器,學會爆破,學會電台密碼等各種技能。
沒有裝甲車,沒有火車,肖柏隻能畫圖告訴這些特種兵戰士,讓他們知道蒸汽機車駕駛室的構造。
肖柏在後世的時候,還是一個火車發燒友,當然對蒸汽機車的構造十分了解。日後到了津浦線,即使他們駕駛火車的水平有限,也還能“就地取材”從當地招收一批鐵路工人來加入他們的隊伍。
經過這段時間訓練,這些特種兵戰士都已經具有了相當強悍的水平,再加上他們的以前的戰鬥經驗,每個人都能以一當十!
1938年10月1日,是肖柏他們即將離開大別山的日子,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帶上自己的隊伍前往山東,這天他把大夥們召集在一起召開會議。
從大別山前往微山湖,離開了六安之後,一路都是縱橫密布的淮河水網地區,其中至少要經過十一條較大的河流,還有大量的小河還不算!
要經過這樣地形的區域,用馬拉著火炮自然是無法通過,唯有把火炮全部拆卸,由士兵和馬匹背負通過。
在出發之前,肖柏做出了新的調整計劃:“各位弟兄們,我們這次要穿過河網地區,我們到了六安之後,我們手頭的兩輛卡車和一百多輛大車都必須丟棄!我們沒有辦法帶著那些輜重過河!”
“旅長,我們不帶輜重過河,那我們到了微山湖之後,我們的吃用怎麼辦啊?”李振華很是疑惑的問道。
“每一名步兵,身上攜帶十公斤糧食,足夠吃半個月。”
“那麼半個月以後呢?”
“我們是過了六安之後,再丟掉輜重!今後我們可以通過打擊日軍的鐵路運輸線從敵人那邊獲得補給,還有,一路上的河網地區,我們有魚有蝦,還有野鴨都可以吃,等到了微山湖,那裏的資源更是豐富,養活我們不成問題。”肖柏笑著道。
當年生態環境好,野生動物也多,物產豐富的河網地區足夠養活肖柏他們,不僅可以讓他們填飽肚子,還能讓他們吃得好。
李振華又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帶上十公斤糧食,那麼單兵負重要多少?”
“加上武器彈藥,平均一名士兵負重三十公斤,我希望我們的士兵不是白訓練!當然,女兵隻要帶八公斤糧食,她們所攜帶的武器彈藥也少,那些姑娘們負重也就隻有十五公斤左右,她們能承受得住的!”
“那我們的那些火炮怎麼辦?炮兵的負擔可大了啊!”
此時,肖柏他們手中有三門92式步兵炮,兩門94式山炮,兩門90式野炮,十二門97式迫擊炮和六門國產的60毫米迫擊炮。
國產60炮不重,一個士兵就能扛著走;因為日本煉鋼工業遠比中國先進,日式的97式81毫米迫擊炮也很輕,隻有22.4公斤,拆除炮擊和底板,分開搬運,一名炮手隻需要承擔十多公斤的重量。
至於迫擊炮炮彈,本來就剩下不是很多,平均一門炮隻剩下六發炮彈。這點肖柏是考慮日後打火車的時候,繳獲敵人的炮彈即可。
步兵炮,山炮和野炮可都不是輕家夥,那些炮隻能被拆散,由炮兵和輜重兵戰士們扛著火炮零件行軍,扛炮的戰士就不再承擔其他重量,有人扛炮管,有人抬炮架,有人背著軲轆,有人背炮身的零件即可。
所有的火炮護盾都被拆除丟棄,那東西背在身上也是負擔。火炮護盾原本是炮兵近距離攻擊對方火力點的時候,避免炮手遭到機槍射擊的防護設施,肖柏覺得那東西是多餘的,反正他不會讓炮兵暴露在敵人直射火力之下。
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肖柏的隊伍於10月2日早晨出發,離開霍山向六安方向出發。
每一名戰士身上除了武器彈藥之外,還帶了五公斤大米和五公斤的幹糧。幹糧是用大米混合上薏米,棱角和蕎麥等南方雜糧磨成粉,製成的幹糧。
隊伍離開大別山區,戰士們趕著馬拉的大車和火炮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