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大鵬展翅-第八十五章 半島風雲(一)(2 / 3)

李剛在第二天就下達了進軍的號令。鐵血部隊經過一夜休整的部隊,沒等擦幹身上的血跡,洗去臉上的硝煙,就出漢城分兵三路向北繼續進攻,這一路進攻幾乎沒有受到抵抗,朝鮮的日偽政權全部望風而降。鐵血部隊以橫掃千軍的氣勢一直到達平壤城下,才和日軍47師團相遇,停下進攻的腳步。另兩路也止步於清川江南岸。

李剛停止進攻的原因是日軍已經調整完畢,組成了曆史上重來沒有出現過的日本朝鮮方麵軍。

梅津美治郎返回日本大本營,做的心理準備就是被撤職查辦,因為朝鮮對日本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但是讓梅津美治郎沒有想到的是不管是陸相東條英機,還是內閣對這次兵敗都沒有埋怨一句,而是問了有什麼辦法遏製鐵血在朝鮮的進攻勢頭。

經過交談梅津美治郎才明白,現在日本的經濟力量已經到達極限,而朝鮮雖然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卻不是資源產生的地方,對於急於掠奪戰略資源的日本來說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不可能因為朝鮮問題影響南下問題。

朝鮮問題隻能等到南方解決印度支那以後在解決,朝鮮是一個狹長的島國。隻要日軍能阻止鐵血進入中國東北就不會構成問題。對朝鮮問題交給海軍去解決。

現在蘇聯已經正式簽訂邊境條約,國境問題得以緩和。雖然不可能把國境守備隊扯下來,但是已經不會牽扯再多的部隊。這樣梅津美治郎沒有受到任何責難就返回沈陽。

根據大本營的意見立即組建了朝鮮方麵軍。司令為藤田進中將。下轄朝鮮第一軍和第二軍。

第一軍,司令蓮沼蕃中將,參謀長石本寅三少將。轄第26師團,47師團,和第1混成旅團。

第二軍,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將,參謀長田勇三郎大佐。轄第13師團,和第2混成旅團。

各軍進駐朝鮮總兵力七萬四千多人。配屬第4航空隊。司令部設在平壤,第一軍住平壤,南浦,德陽一帶。第二軍駐熙川,鹹興一帶。

漢城一戰鐵血殲滅了日軍三個師團七萬多部隊。現在日軍在平壤一線布置下還是這些部隊,但是這裏後背緊靠中國內地可以得到有力的支援,同時調偽滿洲部隊第一師和第二師進入朝鮮協助守衛。穩定防線,這是守勢,根本就沒打算進攻。這裏已經是山區,冬季寒冷,此時已經大雪紛飛,裝甲部隊失去了優勢。李剛根據情況提出暫時停止進攻,部隊也要進行休整。

齊天龍對朝鮮的進攻戰,表示同意,同時對派遣軍進行嘉獎。讓李剛把前線的事情交給副司令周景林負責,他返回光州,監督韓國政府遷都漢城,並保持和鐵血的聯係。盛天佑在更大的程度上要和韓國政府進行談判,已取得鐵血在韓國的利益。

李剛立即移交工作。周景林接手後,讓近衛第一軍駐德陽。近衛第二軍駐高原。第五軍也就是現在的近衛第三軍駐沙院裏,司令部在海州,部隊轉入休整防禦。

朝鮮戰場上的風雲變幻讓世界為之震動。鐵血一戰消滅日軍七萬部隊,這是什麼樣的勝利。很多國內國際人都在猜測,日本那樣的小國,還能堅持多長時間。

齊天龍現在可是不管日本能堅持多長時間,哪怕他明天就垮才好?現在由於日軍航母編隊進入上海,加入駐中國海軍艦隊,海上封鎖日益嚴重,鐵血的對外輸出輸入已經嚴重受損。

齊天龍要的就是這樣的時間。隻要堅持兩個月以上,他就會給日軍艦隊一個沉重的打擊。現在是考慮山東半島事情的時候了。

盡管朝鮮半島打得熱火朝天,屍山血海的。可是在濟南還是一片和平景象,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多田駿大將不知道是害怕還是真的守信用,在黃河上安排民船,每次以千人為準,不斷的向黃河北岸撤退,也遵守協議每次都相應的放出一部分百姓。鐵血部隊大部分已經調走,隻有第一軍還在濟南外圍進行圍困,裝甲獨立師也隨時進攻的態勢,現在軍政府民事部的工作就是安置這些濟南出來的臨時居民。

占領濟南已經是時間問題,因此這些百姓都是臨時安置。現在不知道雙方怎麼想的,一股怪異的氣氛彌漫空間,緊張的氣氛也在逐漸的變濃。對於齊天龍的妥協,國內報紙都發表了不滿。可是隨著百姓的不斷撤出,反對的聲音也逐漸消失,鐵血雖然放過日軍,但是確實出於百姓的安全,這一點上沒有人敢站出來發對,那樣就會遭到各方麵的攻擊。這一次連最為活躍的國民政府也都沒有發表任何演說。

對鐵血了解一些的團體都在密切的關注著戰局的發展。相信齊天龍的鐵血政府不會就這樣和日本人保持下去,也有很多民主團體在暗暗擔心,當年的東北督軍府和北洋政府不是最後也和外國妥協過。因為朝鮮戰場上鐵血的強勢進攻和連番血戰讓這種不安淡化不少。

現在真正明白的隻有日軍高層和鐵血高層,雙方都在等待時間,日本方麵希望這樣的局勢能維持時間長一些,因為天氣一但轉暖,南下的部隊就會向印度支那進攻,越南已經在手,現在法國已經投降,英國正在承受著每天數以千計的飛機轟炸,對海外殖民地的控製已經降到零點。

還有一點齊天龍不知道的就是,曆史已經嚴重的偏離了原來的軌道。事實而非的現象讓這個曆史走向不再是原來的進程,原曆史時空在40年末的時候正是日美關係開始惡化的時候,可是現在雙方的關係並沒有改變。對戰略物資的支援和買賣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此時的日本派出了強有力的代表團遠赴美國進行磋商,希望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得到美國的支持,可是羅斯福政府的態度一直曖昧。讓日本南下的行動一拖再拖。

鄭如萍的情報阻止也一直沒有拿到有力的情報證明。對此齊天龍開始做準備,他現在更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曆史已經脫離了掌控,以自己的經驗和閱曆和這些大佬們博弈還是信心不足。

為此齊天龍也在拖時間,對於現在的日本來說,時間對他們更是緊迫,因為每多拖一天鐵血的實力就增長一分,相反日軍的龐大開銷讓他們的經濟就更加拮據。對這點上齊天龍是有絕對的信心拖垮日本。

現在有了朝鮮的基地,鐵血的很多基礎項目在逐步的向朝鮮轉移。特備是高新技術產業和很多研究機構已經離開了太康地區,逐步的進入到朝鮮鐵血軍事基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是如何保住朝鮮的占領優勢,要想在朝鮮半島達到永久穩定的局麵就必須取得海上控製權和空中控製權。當時現在鐵血的海上控製權幾乎沒有,最大限度也就能保證海岸有限的港口安全,這是因為有強大的岸基飛機。

現在鐵血研究的項目已經不是如何改進飛機的問題,而是如何向多兵種,立體化戰鬥結構方向發展。隻要給齊天龍時間,鐵血的軍事能力將以幾何的速度增長。

但是現實一大堆的問題在限製著鐵血的變形轉化,因為現在鐵血還沒有一個永久的地盤。

最大的原因是齊天龍和吳煥發等人研究的結果,不想參與到國內的政治鬥爭當中,離開這個環境就必須找一個穩定和長久的地盤。朝鮮就是不錯的地方,但是沒有海上霸權是極不安全的地方。

鐵血的航母就快完工了,艦艇編隊也在組建當中。可是連雲港是無法停靠大型航空母艦編隊。要想在海上有所作為就是取得一個良好的海港作為軍事基地。

齊天龍把目光定在了青島和威海這個地方。鐵血要不是拖時間,濟南日軍早就解決了。對於被困在彈丸之地的十萬日軍,以現在鐵血的能力還真不在乎。日軍也就是看出鐵血有能力一口吞下這個日軍部隊才會同意通過談判解決。

解決山東半島的日軍不成問題,因為現在在山東境內到膠東半島之內,日軍隻有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對鐵血來說就跟沒有守軍一樣,可是在上海港的航母艦隊才是最大的威脅。

一但鐵血向青島進攻,日軍海上艦隊會立即進入黃海封鎖渤海海峽和渤海外部海域,同時在海上進攻青島威海港,即使鐵血占領了兩個海港也不行。

現在要想取得兩處港口的控製權就必須消滅日軍的海上力量,但是在海上作戰,在沒有航空母艦的基礎上,隻憑借巡洋艦和戰列艦是打不贏的。何況鐵血的海軍力量還不足日軍的二十分之一,就是一個中國艦隊已經超出鐵血的幾倍力量。

對著海區地圖,齊天龍已經思考很長時間,回想過很多戰例,也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現在的情況。

“報告,海軍劉司令求見”就在齊天龍苦苦思索的時候,警衛進來報告。

齊天龍收回思緒讓警衛請劉司令進來。

劉占雲,五十四歲,當年留學英國,就讀於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算是當年北洋水師大部分軍官的小學弟。抗戰初期任職於國府海軍司令部做戰參謀。在長江上和日軍艦隊進行了最後的決戰,包圍南京戰役後,國府海軍全軍覆沒。劉占雲傷心之餘遠赴英國研究航空母艦的作戰研究。在英國發表了論海上戰艦的很多學術論文,在當時海軍界名聲很高。唐曉在英國設法認識了劉占雲。此人,對鐵血在國內的戰績是推崇備至。應齊天龍的邀請返回國內來到當時的阜陽。

在兩個人一談後,劉占雲當時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對一個陸軍軍事家能在海軍上有這麼高深的造詣佩服萬分。

其實他哪裏知道,這些也不過都是齊天龍剽竊後世別人的研究,和經過檢驗實踐過的東西,對一個有研究的專業人士來說這些當然是先進的戰術戰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