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防線後兵分兩路,然後四路,最後以團為單位橫掃前麵的日軍占領區,封丘、長垣、延冿、東明兩路主攻方向,接連收複各縣,前鋒一直到達濮陽和滑縣才停止進攻,這還是軍部的命令,要不古正雄就會繼續向前攻擊,104師轉入防守,讓驚慌失措的日軍才能停下來修整。這一停下來才發現一路敗退,第3混成旅團幾乎快損失殆盡,六千多人的部隊現在連兩千都不到。旅團長大野三郎大佐,差一點沒有切腹自殺。
第五軍王彪所部,相對於左右兩路來說更是如入無人之境,強大的鐵血主戰坦克對日軍的堡壘工事幾乎無視,82口徑的高射主炮,讓日軍的防禦工事跟紙糊的沒區別,可以擊穿150MM裝甲的破甲彈,試想一下什麼樣的碉堡能抗住,而且鐵血的坦克無論是爬坡還是過溝都是一流的設計,新鄉周圍也算是淺丘陵地區,平原占多數,對於這樣的地形顯然不能發揮坦克的最大戰鬥力,可是也相差不多,裝甲部隊的戰鬥成為日軍的惡夢,都知道鐵血的裝甲部隊是無敵的存在,現在日軍部隊真正的知道什麼是無敵的存在。
接到前線的報告,筱塚義男中將才知道自己小看了鐵血,不但沒有讓鐵血第三集團軍進入自己的戰略構想當中,輕敵的代價就是丟掉新鄉和晉城,讓渡過河的鐵血第三集團軍站穩了腳跟,再想奪回這些地方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再有一點他見識到了鐵血的強大,輕敵之心,收起來的結果就是變得不想招惹鐵血的進攻,調集兵力緊守現有的地方,加強長治和鶴壁的防守。
第三集團軍經過連續的大戰,也需要一段時間的修整來穩定占領區。這裏必竟是趙登禹以後經營的根據地,也同時停止了向前進攻的勢頭,派出部隊清掃占領區的殘敵,配合鐵血政府的地方人員進行接收。
齊天龍放下手裏的報告,臉上有了一絲笑容,他現在放心了,這些部隊雖然打得各有優缺點,但是一支軍隊一個將領,總是在不斷的鍛煉中成長,自己不能永遠的事事親躬,也沒有三頭六臂,在軍事指揮上要不是占了穿越的便宜,也不見得比他們強多少。
第四集團軍周光烈從一個軍長到今天的集團軍司令,才幹並不象趙登禹那樣顯露,但是齊天龍知道,在原來的曆史中趙登禹現在已經犧牲在抗日的戰場上,而周光烈卻是後來接替於學忠指揮57軍的軍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這次能升任集團軍司令讓很多人並不是十分理解,鐵血的軍長有好幾位,各各都戰功卓著,周光烈並不是太顯眼,可是這一次卻一下登上五個集團軍其中一個司令的位置,還是讓很多人不明白齊天龍和吳煥發的意思。
周光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當上這個第四集團軍的司令位置,雖然在領兵上一個集團軍司令和一個軍長相差不大,更不是指揮一線部隊的指揮官,但是大家都明白,第一集團軍在朝鮮。第二集團軍進攻合肥,武漢。第三集團軍進攻山西,河南北部。第四集團軍進攻山東北部和河北。第五集團軍進攻遼寧,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將來都是控製一方的諸侯,是一個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以鐵血的發展勢頭,席卷全國隻是時間問題,那這些人會是什麼?想明白這些的人怎麼會不心動。周光烈接任這個職務的時候,心裏充滿了對齊天龍的感激,這一份信任讓他無以為報,隻能下決心打好渡河的第一戰,爭取為鐵血開出一片新天地。
第四集團軍是從濟南渡過黃河的,其實也就是從冰麵上過去的,隻有一些重型武器和坦克比較費事,軍隊在黃河冰麵上分作幾路縱隊,齊頭並進快速越過黃河。
濟南黃河對麵是日軍從濟南退出去的21師團和32師團還有33師團和55師團殘部共計九萬人,分別駐在德州是21師團,濱州32師團,聊城是33師團,55師團人員調歸33師團後,傷兵返回日本國內從新組建。這樣經過精減整編在黃河以北,山東境內是日軍三個滿編師團共計六萬四千多人的三個三聯製師團。
在兵力上和渡河的第四集團軍兵力大致差不多,對於日軍這三個師團的兵力,周光烈同樣沒放在眼裏,手下敗將也。是鐵血為爭取時間而放走的日軍,如果不是為了濟南和淄博城裏的百姓安全,還為了爭取時間,這十萬日軍一個也別想從濟南撤走,就這樣在鐵血麵前已經失去了銳氣的部隊怎麼阻擋第四集團軍的進攻。
本來按著周光烈的打算是從濟南和東營同時越過黃河,那樣可以向日軍同時發起進攻,可是參謀長張國柱擔心駐守濱洲的32師團向德州撤退,如果兩處日軍合在一起會增加進攻的難度。
周光烈覺得有道理,現在鐵血總司令齊天龍的態度明確,打擊日本的經濟,消滅日軍的有生力量是主要的目的,占領地區是次要的軍事目標,這樣光占領地盤是沒用的,采納了參謀長的意見在濟南過河,然後兵分兩路,第三軍攻擊德州,第六軍攻占商河,惠民後切斷德州和濱洲的聯係後,向濱洲方向進攻,一舉殲滅日軍兩個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