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又到貴地(1 / 2)

德誌在磨著嘴皮子,他的才華,在和一個普通的賣票的人那裏,顯然有些多餘。餘哥和尹懋已經拉了行李箱,背著背包,向車站門口的車走過去。

車上已經有了三四個人,加上德誌他們三個,在清晨的恩施,已經算不錯了。德誌也上車,放好了行李箱,街上的人漸漸多起來。小山城的人比較休閑,沒有江城的人忙碌。人倒有不少,可惜的是,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忙碌。

恩施人沒有多大的追求,日子過得悠閑自在,怪不得當時日本占領了大城市,機關搬到了恩施,才保存住了政府。留得了政府,就還有希望。政府抗住了日軍,就有了威望。

恩施作為戰時的避難所,全靠大山屏障,天險溝塹,日軍數次進攻,都沒有成功,隻好作罷,打通了長沙一線後,縱貫南北,成了大通道,但是始終沒能進入恩施半步。想想以後,恩施還真是一個好地方,值得選作居住的地方。

恩施還在,數風流人物,曾在這裏做過大事,發生了很多故事。原來,在這大山深處,曾經有不少傳說,流傳很廣,恩施這座城,充滿了故事,如果有空,可以好好地和當地人聊一聊,做一些記錄,實際上,這些人非常有追求,為了大家的福利,寧願多做工作,爭取更多的權益,隻不過在中國當領導有多種限製,讓人放不開手腳。

大清早,路上人還少,車卻跑得慢,司機的意思,是想在路上再撿一些人。跑客運,理解成貨運,就好懂得多。人沒有了思想,就和貨物差不多。

司機和售票員基本上都是熟人,為了一個目的,就是上人、下人,一上一下,留下的就是錢,或多或少,車輪一轉,財源滾滾而來,真是好得無比。跑運輸,在中國算是賺錢的行業,但是,運輸業的致命傷就是出車禍。一旦出車禍,將有滅頂之災。將進入萬劫不複之地。

不出車禍,運輸業不管客運還是貨運,都穩賺不賠。

沒有撿到人,車上了坡,離開市區,沿著盤山公路朝前駛去,等上了山頂,發現路邊有執勤的,一看,像是路政,又像交警。路政的工作人員一般在房子裏麵,交警一般站在警車旁邊,奇怪得很,每次都是兩部警車,這個讓德誌百思不得其解,想,其中肯定有一部車是壞的,要不,為什麼有三名交警,非要擺出兩部車不可呢?這事不知道經過納稅人同意了沒有。

中巴車停下來,上來一個人,德誌一看,是交警,他是來查什麼的呢?他們的名堂有很多,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德誌突然想到,可能是查春運超載的,因為現在正值春運,還沒結束。德誌覺得交警認真的精神值得學習,可是,他也不動腦筋想一想,現在的情況是,出去打工的人多,回來的人少。德誌上班的性質,剛好相反,別人都外出打工,德誌也是打工,不過,德誌去的地方正和他們相反。

交警知道這個情況,難道是為了應付檢查,還是為了錄像作秀?這個就不清楚了。交警例行公事完畢,下了車,招了招手,啥話都沒說,就讓車走了。

德誌仔細一看,中巴車的前麵的擋風玻璃上,貼了一張春運運營證,上麵有明確的限製超載的警示,看來,警示是給外人看的,實際上是超載現象仍然存在。

否則,他們跑客運就虧大了。在平原跑車,超載常常有,在山區跑車,還比較規矩,一是因為山區人少,道路崎嶇蜿蜒,看起來比較危險,司機擔心出事,大家都清楚,超載的車不好控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出事,一定是大事,是特大交通事故。

檢查完畢,交警擺了手,腦袋也歪了歪,動作看起來非常瀟灑。司機如同脫鉤的黿魚,搖頭擺尾地跑了,越來越快,目的還是擔心交警反悔,他們將法律捏在手裏,就像橡皮筋,可以拉長,也可以不拉,保持原狀;也把法律當成橡皮泥,想咋捏就咋捏。

車進入安全區,德誌突然想起了出車禍的地段,可是,他沒有找到。真是很難找,現在是冬天,雜草還不多,就這麼難找,還不如不找。

找到了不敢回憶,找不到又有些好奇。人就是這麼怪。

車很快到了宣恩的汽車站,到廈門的車,已經坐滿了人。還有到恩施的中巴車車上,也裝滿了人。

果然如此,出去的人爆滿,回來的人卻寥若晨星,德誌選擇的工作沒錯,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樣。

車站門口下坡處就是殷老板的門麵房,不知道他剛過完年,在不在營業?帶著這些疑惑,德誌有意無意地想回避殷老板,擔心殷老板開一些玩笑,讓尹懋起疑,將來告訴劉小姐,讓德誌感到很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