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希望之城(1 / 3)

天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為11.97公裏/秒,在軌道上飛行的空天飛機略低於這個速度,繞行一周的時間大約是1.6小時,繞行兩周後減速大約耗時3.5小時。

看著舷窗旁的天源星,陳星帆想起了一些往事,父親、ddt……他想著想著,又打量起玫柳茜婭。這個時候大部分都經過基因優化的人類外貌普遍都姣好,所以陳星帆倒沒有被玫柳茜婭的美貌特別吸引,隻是在思索著她的年齡問題。

玫柳茜婭也發現陳星帆在注視著她,略顯害羞地說:“怎麼了,我臉上有什麼嗎?”

“沒,沒什麼。”陳星帆立馬撇過臉去,“我,有點好奇,你是什麼時候出生的?”他想通過這個間接的方式套出玫柳茜婭的年齡,不至於太冒犯。因為隨著“希望”號來到這裏的人類一直處於奔波之中,詢問對方出生的問題反而顯得正常。

“果然,你也覺得我這年紀很奇怪吧?”皎潔的玫柳茜婭卻一眼看出陳星帆的意圖,“好吧,告訴你也無妨,我現在15歲。我出生在‘希望’號的d生活艙,不過‘希望’號一到達天源星後,父母就分配到那時候剛成立的ngto組織,那時候主要還是在全力建設尼內微城。”

15歲,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未成年。陳星帆本覺得自己35歲當上“希望”號艦長已經是挺值得自豪的事情了。當然他表麵上並未顯得多麼驚訝,並盡量把話題拉遠:“哦,這麼說來,你出生的時候我們應該已經到達新ri星係的類奧爾特雲內側了。記得在快到達天源星1/4年前,d生活艙還意外碰到了格利亞維斯帶(greavesbelt)裏的碎片。還好及時規避,撞擊角度控製得比較好,沒把生活艙破壞掉。”

玫柳茜婭略顯羞澀地回到:“可能那時候小,真沒什麼印象了。你說的格利亞什麼的,是在哪裏呀?”

“格利亞維斯帶你都不知道?”陳星帆突然顯得很驚訝,“那是位於新ri12-60個天文單位內的行星塵埃碎片帶,21世紀的簡恩-格利亞維斯團隊就發現了這個碎片帶了,格利亞維斯帶是類似於太陽係柯伊伯帶的一片基本散布於黃道麵的星際塵埃乃至更大的小行星和彗核這類天體。這些應該都是基本的天文學常識了吧。”言下之意,陳星帆覺得玫柳茜婭年紀輕輕卻缺乏基本常識,不見得能力有多強。

玫柳茜婭自然是一臉不高興:“艦長閣下,您既然能cao作星艦,自然應該是天體學專家。但我的專長是社會生態學,不了解天體學很奇怪嗎?”

“但天體物理學都是必修課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星艦上的人類說,天文學常識是必備的。”陳星帆並沒有打算對這個小姑娘讓步。“倒是社會生態學並不那麼重要吧?”

“社會生態學不重要?”玫柳茜婭毫不示弱地反擊,“數千人生活在星艦這樣的狹窄平台裏,每一個人在這種微型社會下的工作職能以及資源分配可是至關重要的!而且無論是星艦上還是如今已經開始大規模建設的封閉生態城來說,就連每一顆植物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在不同重力環境下作物的生長時期如何影響生態區的食物供應更是決定我們生死存亡的要素。在200多年的跨恒星際航行中,社會生態的輕微失衡後果都是災難xing的,與‘希望’號直接撞上一顆大質量天體的結果並無二異。”

陳星帆一時語塞,無法反駁。實際上他知道玫柳茜婭的話是對的,他自己本身也不擅長社會生態,甚至有點反感。“希望”號生活艙內的人數已經很少,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交給ai係統管理,不然陳星帆恐怕真不能勝任艦長一職。

“好吧,我剛才確實失言了。隻是我認為生活以我們的處境來說,天文常識還是比較重要的。”陳星帆企圖打圓場,但玫柳茜婭卻不依不饒:

“那好吧,艦長先生,您能說說‘希望’號上低蛋白能量型作物的峰值產量是多少毫克/時?能提供多少焦耳的人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