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說白了,就是集合私家車和用戶一起,采用大數據或者是定位,來隻能分配用戶給最近的私家車,從中賺取一定的手續費,主要做的是平台,也就是大家所謂的平台思維;
而嘯天汽車,是自己生產的汽車,是自己公司購買的汽車,投放到市場,不僅做的是平台,還有汽車的運營;
這兩者,天差地別!
前者,投資不大,最大的花費是在廣告宣傳以及人力成本,而後者,不僅是廣告宣傳和人力成本,還有一個就是汽車本身的成本,而這個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有時候,程偉和柳晴也是非常羨慕馬嘯天,自己有錢就是好,根本不用看投資人的眼色,想幹啥就幹啥,想怎麼運營就怎麼運營,但他們不行,他們的錢,都是投資人的,必須要為投資人負責,而這個負責,就體現在用戶的增長上麵,這也是他們不惜重金,花費巨額廣告來推廣的原因。
“不過,我們的順風車業務以及代駕業務,也該快速上線了”;
沒錯,程偉雖然沒有正麵回複,但最後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也是他們滴滴在最開始的發展戰略,別看現在發展很火,用戶增長率也很高,但,人口總有飽和的時候,那時候,新用戶的增長幾乎停滯不前,就隻能靠新業無來支撐滴滴的發展;
事實證明,滴滴的這兩項業務,後來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尤其是代駕業務,幾乎也是一塊超級市場,順風車業務,由於之前沒有做好安全管控,最後被叫停,但,有了馬嘯天上次微博的提醒,他們一旦在順豐車業務上,增加一些安全管控手段,那這樣,順風車的發展,未必不會更好;
畢竟,順風車的市場,也是非常巨大;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出行基本都是開車,如果,司機們兼職做一個順風車業務,絕對是海量市場,這也是滴滴看重其市場的原因。
這段時間,小黃車的發展,在嘯天單車的高速發展下,小黃車也是以一匹黑馬殺向人們視野,發展速度之快,不下於最開始的嘯天單車;
而小黃車的創始人戴偉,給小黃車定的戰略與嘯天單車略有不同,采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同時,在城市也是穩打穩紮;
小黃車以三四線城市為根基,迅速搶占嘯天單車沒有攻陷的城市,然後逐步往一二線城市發展;
隨著馬嘯天的入股,小黃車的發展並沒有得到其他阻力,反而好像馬嘯天給了助力一般,飛速發展,目前,在一二線城市的市中心,也是能看到小黃車的身影,不過,在嘯天單車的量級下,小黃車顯得是那麼的可憐;
但,種子已經種下,就等著開花發芽。
在前一段時間,嘯天集團因為嘯天地產的千億負債問題,人心惶惶的時候,小黃車的創始人戴偉就開始以為小黃車的春天已經到來,畢竟,小黃車最大的競爭對手嘯天單車一旦資金鏈出問題,那麼,嘯天單車就如同瀕死的駱駝一樣,雖然體量龐大,但也是不堪一擊。
但,在元旦後上班的第一天,嘯天集團的創始人馬嘯天,在新聞發布會上,不僅輕鬆化解千億負債問題,更是推出嘯天共享充電寶以及嘯天周邊遊業務,剛開始,戴偉也不知道這兩個業務到底如何,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隨著首都越來越多的商戶店鋪裏麵,都有嘯天共享充電寶,戴偉就知道,想要超越嘯天單車,幾乎不可能了,除非馬嘯天自己作死,因為,嘯天單車已經從單一的提供共享單車再往生活服務平台過渡,用戶的黏性,也是大幅度提升,遠非他們隻做單一的共享單車能夠比擬;
尤其是今天,戴偉也體驗了一把嘯天共享汽車,看著眼前的汽車,以及車內的裝飾,再加上便捷的操作;
在這一刻,戴偉就已經絕了想要繼續與嘯天單車競爭的念頭,而隻是穩打穩紮,按照既定策略,一步步占領市場;
有時候,差距太大,就會讓人不自覺地絕望;
人,有時候會妒忌,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也能夠得著,他人隻是先走一步罷了;
但,一旦超過一個人內心的某跟界限,那些妒忌,隻能化為長長的哀歎,因為,差距太大,已經難以望其項背了;
此時的戴偉,就是這種心態,不過,也是愈發堅定了他對小黃車未來的期盼,至於期盼什麼,也就隻有戴偉自己心裏清楚。
同時,在首都的一家金碧輝煌的寫字樓內,有一個人,手持中性筆,在臉上輕輕滑過,知道的人,一看,就知道自家老板在沉思或者思考大事,這也是他們對自己老板的一種默契。
沒錯,此人就是王星,2010年成立魅團,他們當時的目標是做本地生活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