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台灣海峽
00:30
潮濕的海風掠過“拉森”號的船舷,飛濺的浪花衝刷著光滑的甲板,連綿不斷的側向風力令這艘航速超過20節的導彈驅逐艦傾斜了艦身。此刻,她處在“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的第二道防禦圈內,擔負著針對來自南中國海的岸基導彈和陸航戰機的防衛任務。
“拉森”號驅逐艦於二零零一年四月服役,排水量九千一百噸,艦長一百五十四米,艦寬二十米,舷高六點三米,最高航速三十一節,續航力四千四百海裏,巡航速度二十節,是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中的第三十二艘。
頂著海風從軍艦的中部朝艦島上望去,高大的桅杆上隱約露出相控陣雷達的一角,在四塊矩形反射板上整齊的排列著無數昆蟲複眼般的天線單元,從三百六十度立體監視著周圍一千海裏範圍內的天空和洋麵,任何活動著的物體,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舢板也逃不過它的監視。
走上狹窄的艦橋,斯蒂夫豎起了帶著海軍上校軍銜的皮質軍大衣的衣領,但是冰冷的夜風還是透過他的藍色羊絨圍巾鑽進了貼身的毛衫裏,這讓他的胸口隱隱作痛,象是窩住了一口寒氣。
作為一名導彈驅逐艦的艦長,斯蒂夫.薩默的年齡略顯偏大。整個艦隊中除了“弗吉斯”號補給艦的老卡吉船長外就屬他最為年長了,甚至連指揮整個艦隊的司令長官哈裏斯海軍中將都比他年輕五歲。
但是,斯蒂夫本人從來都不抱怨升遷無望,他是名踏踏實實的職業軍人。眼下最關心的是如何將“拉森”號驅逐艦以及艦上的數百名水兵一起平安的帶回到駐佐世保軍港的艦隊基地。但是,由於一個人的臨時加入,卻使得原本平靜的航行變得充滿詭異和玄機。
中央情報局的佩奇.波特蘭在艦隊即將駛入台灣海峽的時候蒞臨了“拉森”號,他是搭乘一艘“海狼”級攻擊核潛艇中途加入到“小鷹”航母戰鬥群的,這個主管CIA亞太情報事務的高級特工,具有中情局長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授予的特權,而他自身也的確肩負著一項特殊的使命。關於這一點,佩奇.波特蘭本人一直諱莫如深,但是就在剛才,他的一番侃侃而談卻讓薩默艦長稍稍窺探出一絲端倪。
“走台灣海峽,薩默艦長,看看大陸方麵的反應。”
在斯蒂夫.薩默艦長不大的艙室內,個子高大的佩奇.波特蘭把他的黑色禮帽推向腦後,露出毛發已經稀疏的額頭,這是他躁動時候的舉動,穿越敏感的海域讓這個前海軍掃雷艦上的二副頗為興奮。
身為老牌的中情局特工,佩奇.波特蘭還保留著八十年代以前的風格,尖領襯衫、粗寬領帶、戧駁頭西裝、肥大褲子和三接頭皮鞋,除此之外他還習慣使用史密斯.韋森半自動手槍以及用冷戰時期的定式進行思維。
“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越來越難以忍受擋在麵前的這灣海峽了,如果不是我們的航母艦隊像隻楔子一樣釘在這裏,恐怕,早就有一架無形的橋梁把他們聯係在一起了。”
斯蒂夫聽得出來,佩奇.波特蘭的話裏明顯帶有恭維的色彩,當然,坐了人家的船自然要槳好,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事實果真如他所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