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
“蛙人”營地 “呼嘯山莊”
06:00
海邊上有一道環崖而砌的石牆,遠遠的能看到牆上那些經過精切細磨的花崗岩,表層上泛著青灰色的光,平滑得不沾一粒灰塵。每一塊石方都是邊直角正,尺寸劃一,大小規整。堆砌起來上下筆直,前後咬合,左右對縫,有一點點像用麻將牌壘起的城牆。
這麼一說,其實毫無貶義。因為此前,祖輩遺留於世的諸多遺產當中,有二樣東西名揚海外,凡是有華人出現的影視作品中它們必定出現。其一是中國男人的大辮子,其二就是這一百三十六塊方磚一樣的神奇骨牌。說到這裏,雖然有一點點的悲哀,但事實如此,卻也無法改變。
但是,當中華文明之火傳承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的時候,我們有機會改變這一切了,就請每一個中國人,集中我們的熱情、分享我們的自省、肅清我們中的奸佞、共擔我們的使命!那麼,百年前強夷炮火轟塌的那道牆,半個世紀前日寇屠殺淫掠的那座城,就不隻是控訴倭夷暴行的鐵證,祭奠先輩同胞的念相。也應該是倭寇參拜的神社、蠻夷懺悔的教堂。
石塊是普通的石塊,石牆是普通的石牆,但是,當士兵站在上麵手裏實彈荷槍;當國旗插在上麵頭頂乾坤浩蕩。這裏就是國家的邊防,麵前就是國家的海疆。士兵半步也不能退,海疆寸土也不能讓。這個時候,你再看這道牆,感覺已經完全不一樣。
“呼嘯山莊”前麵的這道石牆,就是靠著這些條形石塊犬牙交錯的依次堆壘起來的,而它的整個建築群也是依照此法構築的,堅固而冷峻,威武又莊嚴,由此,才堪可用做“蛙人”的營寨。
山莊雖然不大,卻依山扼險,猶如一夫當關,把守著這片平坦海灘的登陸點。山莊雖然不高,卻臨崖近淵,如同一杵鐵門閂,卡住了那條內陸唯一的出海線。
山莊上修築的堡壘如同烽火台一般,好不巍峨壯觀。長城雖然宏偉,卻已在大陸的中央,以中國目前之強盛,長城暫且用作追憶先人的悲壯,偶爾也籍作百年苦難的思量。但是,這座屹立在海疆前哨上石塊一樣的小寨,卻在強勁西風中展現著傲然不屈的硬朗,成為烏雲壓城時實實在在的阻擋。
站在哨位上,不禁會想:有誰敢來試試,再憑你船堅炮利,於中華麵前逞強?雖不至當場打折兒的腿,卻也讓你顏麵掃地臉上無光,全都是因為念著祖宗的中庸禮尚,才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也許有一日,北美午休、西歐歇晌,借著午後陽光,看中國登場,不計前仇、不算舊賬,就把這世界擺他個公公平平、順順當當。不管是黑是白、是棕是黃,都是地球母親哺育的姊妹兄長,大家和諧相處、人人平等相當。和平大法、中國執掌,定還這世界,朗朗乾坤、正氣浩蕩。中國強,太平長。
天色微明,晨光從大海的東麵射來,光從崖壁上折射起,像給牆體的表麵播撒了一層閃亮的沙粒,使本已粗糙硬朗的岩石由此被刻劃得更加堅硬更具質感。經過光線放大的,不僅有石麵上凹凸不平的鑿痕,也有歲月之斧砍伐留下的印記,不僅顯現著自然造物的粗獷,更有人文繁衍發展的綿長。經過色彩渲染的,不光是石層裏深淺不一的斑紋,也是時光鍛造之劍雕琢製成的圖案,不隻是體現出年華逝去的久遠,也是記錄著滄海桑田變遷的年鑒。雖然細微之處表露蒼涼,卻在整體宏觀上盡顯大氣威嚴。
整座營寨臨海憑崖而建,頭枕蒼山,背靠大陸,身披長風,麵朝大海。擎天般的厚重,史詩般的壯美,國門般的莊嚴,甲陣般的雄渾。顯示出海納百川的胸懷,表露出氣吞萬裏的氣概。
其實,這片城堡式的石砌群落原本是一座體驗式的仿古建築,是專門用於接待觀光客人觀賞海景的度假酒店。它的單麵設計非常有特點,房間的窗子全部麵朝大海。清晨,睜開眼睛,躺在床上就能觀賞到日出,頗具詩情畫意;黃昏,憑欄遠眺,僅隔一扇玻璃就可以看見海天一線,點點白帆往返遊弋,寄托情意綿綿。確實是難得一見的海景客房。開張納客之初,前來觀景體驗的遊人並不多,但過不多久便名聲大噪,口碑相傳招來了大批的遊客。或許建築所處的地勢太過險要,考慮到安全等因素,後來不得不改作為他用。而後,不知從何時起,它卻歸屬了PLA的海軍陸戰隊,成了一支“蛙人”小隊的秘密基地,由此,它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