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櫻花打劫(1)(1 / 3)

19.1.1

T市文化風情街

12:00

一件白色的半袖網球衫,配一條洗白了的牛仔褲,再加上一雙白色的運動鞋,浩誌的這身裝束在T市的這個月份裏顯得有些超前。畢竟才剛剛三月份,就算是在暖濕氣流的作用下,剛剛打起天兒來的氣溫偶爾也會升至二十度,但對本地人來說,就算覺得有那麼一點點熱,也是不習慣這麼早就換上短裝的,他們秉持著諺語裏所說的“春捂秋凍”的做法,還需要再等上二周左右的時間,才會露出自己的皮膚來。

浩誌空著兩手甩甩達達的溜達在街頭,隻在腰間挎了一個皮質的小腰包,一副無所事事輕鬆閑逛的架勢,看這副勁頭像是要放自己半天假似的。已經到T市兩天了,除了昨晚上給茂田公司的劉成灌了個爛醉之外,還沒顧上出門四處走走,這對於年輕的浩誌來說是極不人道的。出差出差,出完了公差出私差,這都是不成文兒的規定,彼此心照不宣就是了。更何況,栗原小姐和藤田也都忙自己的事去了,剩下的浩誌如何不能出來溜達溜達呢?

不用翻看酒店的導遊手冊,也用不著上百度搜索,浩誌對自己首選的景點早已心中有數,那就他是腳下的這條“文化風情街”。其實,說是“文化”街可跟傳統意義上的文化一點也不沾邊,倒是該叫“民俗風情街”更貼切一些,因為整條街道的設計裝潢和每家商鋪的陳列擺放都已是過時了的生活場景,隨著時代的更迭,很多東西都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淘汰出了人們的生活,於是,就隻好濃縮在這條街上,留給人們一點點對舊時代的回憶和念相,更是為了能給年輕一代的人們補充一些給養,免得他們忘記了,這些有苦有甜有趣有諧的玩意兒,都曾屬於自己的祖上。

浩誌走著看著尋摸著,沿著自己心裏畫好的地圖,一點點的靠近已經選好的景點。其實,看似閑逛的浩誌有他自己既定好了的出遊路線,他的每一個舉動看似隨意,其實都是精心準備過的。浩誌不僅反應靈敏,而且心思也很細密。這是他這個年齡的年輕人中不多見的個性特點,外表活潑內在收斂穩重,看似直率實則心路多多,這樣的年輕人,前程無量可堪重任。

一本印有江南美景的舊掛曆,拆成十二張挺闊的銅版紙,將每一個單張再裁成正方形,四角對折之後重新打開,用剪刀沿著對角的折線向中間剪至一半,便產生了八個紙角,每間隔一角往中心點彎過去,就會有四個紙角交彙在中心點上,用手掐住便形成一個有四葉扇的葉輪了。用一把傳統的衲鞋底的錐子在中心位置上紮出一個孔,將一根細鉛絲從針孔當中穿透,把收攏在中心的四角串起,在紙角卷起的那一側把鉛絲擰成個麻花鎖扣,拉緊另一頭再擰上一個鎖扣,然後將細鉛絲牢牢的綁在鉛筆粗細的竹杆兒上,迎著風一吹,外展的四葉便隨風轉動起來,手上立時就多了一支色彩絢麗的風車兒了。

春節過去之後,風車兒代替空竹成為了這座北方城市文化風情街上的一道特殊風景,大的小的紙做的竹做的,各式各樣的風車兒遍布在沿街的店鋪裏,占據了這個季節裏城市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的標誌性地位。放眼望去到處是轉個不停的風車兒,轉得遊人歇不下腳,賺得商家止不住的笑,傳得小街經久不衰的道。

這條文化風情街沿金河而建,一水兒的青磚灰瓦仿明清建築,都有二三層樓高的樣子,街的兩側吊棋高懸燈籠高掛,一派熱鬧的景象。臨街是可以上木排板兒的門臉,仿舊式的商鋪式樣。每個店鋪的門楣上都懸掛著用不同字體寫成的招牌,其中大多數的牌匾都是請名家題寫的,但基本上都是仿製品,有些百年老店的牌匾算得上是珍品了,卻舍不得再掛在門外經受風吹日曬雨淋,已經都收到店裏麵,選迎麵醒目的位置上安置了。店鋪內多經營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碑帖、古譜、泥人彩塑、風箏、樂器、陶瓷、玉器等物,從店麵裝潢到店員著裝上看,無一不散發著古樸的人文風情和濃鬱的生活氣息。

在這條街的街心上有一座廟,廟內供奉的是媽祖娘娘,舊時這裏曾經香火很盛,人們多為求子祈福前來,上一柱香栓回一個娃娃去,成為當時的風俗,而現在則早已成為一段曆史的記憶了。廟的前麵有一座不大的廣場,廣場的中心立著兩根高大的旗杆,旗杆高有十幾米,這兩根旗杆上有刁鬥下掛纛旗,旗上繡鬥大一個“春”字,非常的醒目。

說起這旗杆可稱得上是稀罕物了,已經有些年頭,在重修這條街的時候,曾經在旗杆頂的刁鬥中發現過早年間捐資整修街道的人員名單,算是這條老街的滄桑見證。每當風起時,蠹旗鼓動發出呼啦啦的聲響,旗上的紅火焰兒迎風舞動,很是好看。若是趕巧了,還能聽到隱隱的鍾聲傳來,那是據此十裏之遙的另一條老街上,T市地理中心的鼓樓大鍾在報時。

在媽祖廟的對麵高搭一座戲樓,每逢周末便會有票友登台,正規的行套和全套的鑼鼓家什很像是那麼回事,常會吸引遊人駐足觀看,很是烘托氣氛。戲樓的麵河一側是一個遊船碼頭,碼頭上高高豎立著兩根燈柱,每根柱上鏤空著五十個福字,分不同的字體寫成,卻沒有一個字是重樣兒的,因此被稱作是百福碼頭。

由廣場中心開始,街道往兩側各延伸出一千米就到了小街的兩端了。在兩個街口上各立著一座牌坊,大理石的基座和仿漢白玉的石柱頗為搶眼,牌坊上高懸一塊藍色的匾額,上麵分別寫著“金鑫慈火炎”和“水淼善木森”幾個大字。寓意無從考證,大約是出於五行之說吧!

在街道的東西向上,環繞在廣場兩側的弧形建築像一雙微微合攏的手掌,將廣場中心的旗杆嗬護在掌心,上下正對著的廟宇和戲樓,南北遙相呼應。在正東向,右掌一側有一座磚木結構的茶樓,茶樓的二層上有一扇窗子剛好正對著廣場的中心,從這裏可以左眺戲樓後麵的金河,右望媽祖寺廟中的庭院,上觀百年刁鬥下蠹旗飛舞,下瞰廣場上熙來攘往的人群,正是個觀俗賞景品茗消閑的好去處。

無論對於餐飲還是百貨,商鋪的位置朝向基本上決定了它的生意淡旺,因為沒人會在窮街陋巷裏做生意。好的商鋪首選的條件是地段,而今地產業中雅稱商圈,選好了商圈基本上就沒得愁了,就如同投了一個好胎,天生就是富二代,還擔心沒生意做嗎?而位居第二的條件就是朝向了,要知道一條街道是有陰陽之分的,人流經過的那一側自然屬陽,天天有無數的客人從你鋪麵的門前走,那生意能錯的了嗎?但要是坐落在了客流的反方向上呢?那就隻好眼看著對麵的商家被踢破了門檻,自己也隻能撿幾條具有逆向思維的漏網之魚開開張了。

這間茶樓剛好屬於後者,它所處的位置不錯,左擁寺廟右攬戲樓,都是聚客留人之地,但它不巧卻剛好處在了人流走向的死角裏,好像一小段兒盲腸一樣,故而坐看人流湧動,自己卻難有顧客盈門的盛況,對小憩片刻的人來說固然脫得清靜,但對商家而言就沒那麼灑脫了,他看見的是從口袋邊上流過去的錢。

請過風水大師出招,試過算命先生偏方,可惜都不見效,最後還是T市的著名大寺,“大悲禪院”裏的一個小和尚給了一個建議,商家試過之後即刻見效,不僅上座率陡增,並且遊客到此就必來茶樓的門前合影,致使旅遊局通知這條線的導遊把這間茶樓當成了一個景點,還編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典故來。

原來,“大悲禪院”的這個小和尚給茶樓老板出了這麼一個主意,既簡單又實用。茶樓老板按照小和尚的建議,從南方定做了一對鍍銅的鐵麒麟來,左麒右麟分別擺放在茶樓門口的兩側上,好似鎮宅的吉祥物一樣。這對兒麒麟高有兩米,滿身金燦燦的,吸引人們的眼球。這對兒吉祥物正著看威風凜凜,側著看憨態可掬,很是上相。對於中國遊客而言,它們就是個景點。真應了那句玩笑話,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了景點就拍照,一問去了哪兒啥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