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與讀者 轉56讀者參賽書評文-血色突擊 家國情懷(1 / 2)

血色突擊 家國情懷

——巧借日記寫傭兵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 ]

烽火連天,狼煙遍地;鐵血抗日,如火如荼。八路抗日,“國軍”抗日,土匪抗日,美女抗日,過去抗日,未來抗日,還有穿越抗日……。終於有人想起寫點別的,終於有人另辟蹊徑,於是,有了抗美援朝,有了對越反擊,有了諜戰風雲,有了超級警察,有了特種兵,也有了雇傭兵……

寫雇傭兵題材的,抽煙的咖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卻是有自己風格的一個。《我們是雇傭兵*突擊日》以其新穎的文本,寫出了雇傭兵追逐硝煙,鋌而走險的傳奇人生,寫出了中國雇傭兵的家國情懷……

以點帶麵,力求文本新穎

易寫,題材難覓。突破不易,創新更難。無論是題材的挖掘,還是文本的構思;無論是寫作的手法,還是敘事的結構;無論是主題的提煉,還是素材的運用,如果作者能夠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那不啻春風吹過花園,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氣息。

應該說,抽煙的咖啡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作者,這從其《2020中印戰爭》的前瞻性選題和挑戰極限更新速度,《我們是雇傭兵*突擊日》的新穎文本,以及誠心誠意與讀者互動、虛心聽取讀者意見上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是雇傭兵*突擊日》從日記入手,以點帶麵,文本別致、新穎。整部作品以天翔日記為線,貫穿始終。但又不是以日記為主體的“日記體”。日記僅僅出現在每一章的開始,以題記的方式,引領下文。難能可貴的是,引用的日記和正文,不是各說個話的兩層皮。日記起到的是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而正文是日記的擴展、延伸、補充和外化,是敘事的主體。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我們不妨看看下麵的例子。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 ]

在第四章中魯曉林與天翔“鬥槍”是這樣描寫的:

天翔暗暗搖了搖頭,走上前去,接過趙曉義手中的槍,笑道:“是這樣嗎?”正想學魯曉林的樣子開槍,魯曉林一臉嘲笑道:“這樣上場有手感嗎?可以讓你先練練!”

天翔頗為自信一笑,為了壓倒性的擊敗她,自信道:“不用!”說完,反手一槍。“十環!”連天翔自己也感覺到裏邊有一些運氣。這下魯曉林也愣了,蒙的吧!天翔看出來魯曉林的疑惑,又接連用兩個高難度動作開槍。“十環、十環!”天翔隨後把槍扔到靶台上,笑道:“這下相信了把?曉義!我們走吧,這槍不好玩,沒一點感覺!”說完,獨自向外邊走去。

而在這一章開篇引用的日記是這樣寫的:

我試圖裝作酷酷的離開,想讓她從此記得我,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幹,連趙曉義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尷尬的笑了一下,轉身躲過他的眼睛,不由的向後看了一眼,那一刻,我知道我心動了……

日記為天翔的反常舉動做了注解,而“鬥槍”描寫補足了日記缺失的細節。更重要的是,一句“我知道我心動了”為魯曉林和天翔之間以後的感情糾葛埋下了伏筆。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 ]

另外,我們之所以肯定這種別致與新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日記增加了的真實感。

文隨情動,笑書傭兵傳奇

有道是,文學即人學。當然離不開人,而好的,往往是人物描寫、刻畫、塑造的成功。如果一部隻注重情節的設計,隻注重場麵的熱鬧,而忽略了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忽略了人物的情感變化,那頂多是一杯“可樂”而已,雖然爽口,卻沒有回味的餘香。

《我是雇傭兵*突擊日》則能從人物的情感出發,敘寫傭兵的傳奇故事。以情禦文,文隨情動, 這使猶如一杯濃濃的咖啡,苦澀中有令人回味的馥鬱。

“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想離開了這裏。想忘記這裏的一切,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夠忘記,但是我決定了先離開。

我曾經捫心自問是否會後悔,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 轉自鐵血社區 bbs.tiexue./ ]

當兵九年,天翔選擇了離開。這種離開,不是簡單的退伍、轉業,而是天翔內心世界發生變化的結果,是情感心湖蕩泛起波瀾的結果。盡管離開軍營他是那麼的舍不得,盡管離開軍營他是那麼的痛苦,但是,他依然選擇了離開,因為這個軍營似乎已經不是他追求理想的地方……

就這樣從天翔的情感波折開始,演繹一段曲折離奇的傭兵故事。從天翔居家的寂寞難耐,到趙曉義意味深長的遠程呼叫;從麵對雇傭兵招募時去留的兩難抉擇,到淚流滿麵的離開祖國;從兄弟情深意重、並肩戰鬥,到兄弟義絕情斷、形單影隻;從天翔與趙曉義、魯曉林、張紹發的各藏心事,到為國而戰的殊途同歸……,無不圍繞一個“情”字。一個“情”字,決定了材料的取舍,一個“情”字,決定了文本的構思。情感曆程與傭兵之路相關,內心變化與故事情節並行,這使人物有了“生命”,有了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