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苦難的民族(1 / 2)

第一章 苦難的民族

第一章 苦難的民族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自此開啟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征服中國的曆史,伴隨著中國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喪權辱國,和這個東方民族接連不斷的災難,有一個家族也在隨著國家的命運而不斷風雨飄搖,坎坷沉浮。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職居清軍綠營總兵的陸鬆攜兩弟弟陸濟、陸安受命率千餘部眾,在清軍前剛不久大戰失敗後奮死作最後抵擋延遲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最終無力回天,一千餘人全部戰死北京郊外,無一人退逃。

戰後,一英法聯軍軍官寫道:一群無視自己身體生命的中國士兵,自我們從南方憑借軍艦一路攻擊至此,除了先前那些所謂中國人的精銳騎兵外還沒遇到如此不要命的對手,但很可惜,這些人的的英勇都不過是些徒勞的掙紮而已,他們所有的衝擊都最終融合在肉體上被我們的火槍火炮吞噬掉,而他們也隻有可憐的大刀,不怕死的戰馬,莫名其妙的弓箭,奇怪的長槍,從這一方麵講,他們似乎很愚蠢。無論如何,我希望這是進攻北京城的最後一戰,眼前,據說就是遍地都是黃金白銀的北京皇城皇宮,司令官說,我們的戰爭付出馬上就可以得到回報,那就是眼前的這座城市,她的財富,女人,一切都將歸我們所有……

第二次鴉片戰爭過後,中國大地上興起一股洋務運動,1885年,被清政府派遣前往英國海軍留洋多年的陸遠威一批學生學成歸來,在劉步蟾率領下駕駛著清政府耗費巨資買來的兩艘新型鐵甲巨艦駛回中國,一路上心中興奮不已:他們即將要組建出亞洲第一的海上艦隊,這支艦隊的規模,即便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而中國北京皇宮的統治者也寄希望於這些近代化的武器,有了這批看家寶貝,中國將不會再上演京都一再被攻破,一再割土求和的屈辱曆史,至少,西方列強再也不敢小覷中國的水師力量,清政府也打算憑借著這些戰艦一舉跨入強國行列,在國際上能與西方列強們平起平坐……

深受劉步蟾器重的陸遠威是留洋西方學子中難得年輕有為的一員,再李鴻章的授命下,著手協助“定遠”管帶劉步蟾製作海軍訓練章程,以此來強化北洋艦隊,但他很快發現,自己在學堂上學來的操練課程在中國官場很難行得通。首先,清室王公貴族借機把一些八旗子弟注入到領導北洋艦隊的海軍衙門,而這群早就養尊處優頹廢掉的八旗子弟無所事事,整天隻知道花天酒地,遊手好閑的遛鳥取樂,完全不知怎麼處理公務。其次,一些官居要位的北洋艦隊實際統帥者,在思想上已不適合駕駑這些必須要有一套相應管理體係方能最大發揮出這批艦炮作戰威力的武器裝備,封建保守的想法牢牢鎖住了他們必須應有的作戰思維。事實上,自北洋水師組建以來,操練一直跟不上,管理鬆懈而無人過問,一些留洋歸來的同行開始被大清官場浸染,頹喪鬥誌,並且這種狀況隨著聘請來的西方教官的離去而越發放肆。

看著這些用巨額軍餉堆砌起來的巨大戰艦在清政府眼裏成了可以用來談價碼而不能發揮其有效威力的鋼鐵,陸遠威也隻有心痛不已。

1891年,北洋水師出訪日本,威武巨大的艦炮給日本國內造成了不小的震撼和恐慌,繼而是憤懣,野心。日本海軍代表登艦參觀鐵甲艦時,交口不覺讚歎中國水師的威武,並一再表示中日修好的意向,這隻能讓人倍覺奉承,誰都知道,北洋水師以日本為最大假想敵,而日本也以中國水師力量來衡量日本海軍的發展方向。1886年後,日本自皇室上下舉國節衣縮食省出巨大開支用於購買新式軍艦發展海軍力量,一切也暗指中國,國力貧弱的日本幾年努力後,迅速發展出一支足以對抗北洋水師的海上艦隊,並且還在不斷擴張中,此次日本邀請北洋艦隊,正是想借機對清朝水師的作戰能力探底。讓陸遠威奇怪的是,他隻聽到了稱讚聲,卻沒能一見日本海軍艦隊,費盡周折,他終於有機會目睹日本的海軍操演,場麵當即把他驚愕住,原來日本在邀請北洋水師訪問的同時,也同時在暗地做著防範的準備,而日軍操演的水平,對火器使用的熟練程度,都是中方所不能比擬的,“敵暗我明,北洋水師危矣,就這一點,還有什麼值得沾沾自喜呢?”回到水師駐地,陸遠威當即上表陳詞力諫李鴻章重整北洋水師,無奈這份諫表一去如石沉大海,又因為八旗子弟的官場排擠,一直對慈禧太後又靠又懼的李鴻章也難以保他,一紙命令把他調往威海衛守海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