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黑暗黎明-(一)趁夜渡河(1 / 2)

第六部 黑暗黎明-(一)趁夜渡河

(一)趁夜渡河

1945年的春天來的特別早。這一年,侵華日軍像是垂暮的老人,龜縮在交通線兩旁的據點和大中城市上,在局部地區國軍和八路都發動了強有力的春季攻勢,對於對手的動作,日軍竟然與以前大不相同,不再反應激烈,立即反擊,而是能抵擋則抵擋,實在抵擋不了的則後退避開鋒芒,默認事實,認同對手的占領。

全國抗戰的勝利看來不會太遠了。李國強抓住機會,率先動作,命令全團主力立即向縣城開進,爭取第一個攻下縣城。他的想法很簡單,攻取縣城周邊的鄉鎮,伺機攻打縣城,一鼓作氣將鬼子趕出遼縣。當然,還有一個想法:攻下縣城將非常有利於控製整個遼縣地區,而在與八路的對峙中,將占盡上風和先機。

可是,有讀者要問了,李國強哪來這麼大的膽子?前年還被日本鬼子追得滿山跑,最後實在沒辦法,躲到深山裏去了,現在怎麼突然這麼雄起?

這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方麵部隊兵員數量增長迅速,實力大增,另一方麵部隊全部改裝成了美式裝備,火力非常驚人。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裝備更新的主要集中在輕武器,而重火力仍然是弱項,全團僅有不足十門的迫擊炮。

為了共同對付遼縣日軍,在葉子煥的強烈建設下,李國強專門與葉劍飛進行了多次麵談,商定八路和國軍共同出擊,一起攻下遼縣的戰鬥計劃。不過雙方卻都沒有商定勢力劃分範圍,這給抗戰勝利以後的遼縣國共雙方衝突埋下了導火索。

對於抗日武裝大張旗鼓的進攻部署,小澤是個明白人,他自然是心中有數。當前日本皇軍深陷中國大陸戰場,而在太平洋戰場上,麵對美軍的猛烈進攻和蛙跳戰術,成萬的皇軍士兵陣亡,經常是一個小島失守,同時就有一個甚至幾個師團的皇軍集體玉碎——這在中國戰場上是無法想像的:在中國從1931年以來從沒有哪一場戰鬥能讓一個皇軍師團玉碎,哪怕是在最慘烈的萬家嶺戰鬥中,也隻是一個師團受到重創,無法被中國人全殲。想到這一點,從中可以想像美國人驚人的戰鬥力。

“打仗打得就是後勤呀,美國人最重視的就是火力,將火力發揚到無限大,到那種情況下,無論你的戰鬥部署多好、士兵多麼強悍,在密集地連小草都要連根拔起的美國人的火力麵前,統統都會失去作用。”

有一次,小澤感慨地對參謀們這樣講。事實上,小澤曾經深入研究過美國人的戰術,他發現對手的戰鬥技能遠遠低於日本皇軍,更不用說吊兒郎當的美國大兵比起訓練有素的日本皇軍起來。但是美國的工業發達,可以不計成本地投放炸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拚命開火,哪怕將子彈、炮彈全部打光。用不了幾個小時,又會有更多的彈藥送來。在這種可以摧毀一切生物的變態的火力攻擊下,一切單兵作戰技能都變得不再重要。

日本是一個島國,後勤資源貧乏,根本無法承擔那種恐怖的彈藥消耗模式。根據內部的計算,美國人一個營四百多人的輕武器火力和戰鬥中所能夠得到的大炮、航空火力的支援,已經超過日軍一個野戰聯隊三千餘人的火力。

當初日本為什麼要去惹美國人?小澤實在想不通。就為了那少得可憐的石油和橡膠資源?不劃算呀,跟美國人打仗如果戰敗了,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積累的國力將會被全部耗盡,那會是怎樣可怕的一天。

不過現在想什麼都已經晚了。對於眼前抗日武裝的蠢蠢欲動,小澤是要堅決打擊,絕不能手軟,而且絕不能有半點的退縮,不然他們就敢進行更大規模的行動。

於是,一道道作戰指令下達,各支駐防的日軍迅速集中,加上另一支趕來增援的聯隊,小澤除了防守縣城外,集中了大約三千人的軍力進行反擊。

要攻打遼縣,必須趟過遼河。長長的遼河把遼縣一分為左右兩半,抗日武裝主要集中在左邊,而右邊則是縣城和大部分的日軍據點、碉堡。日軍主力部署在遼河兩邊的主要據點和防禦陣地內,對於唯一的一座可以過河的大橋,日軍是嚴密防守,派出了兩個中隊近五百人的兵力,同時還在橋底安裝了炸藥。另外小澤親手掌握著一支千餘人的機動部隊。

李國強帶領團主力秘密運動到了劉家堡,這裏是遼河邊彎道上的最近的一個村莊,十幾裏外的遼河地段比較窄,而且河水不深,十分有利於渡河,對麵防守的日軍也不足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