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霸明,你知道麼,其實當一個人輕描淡寫的說出“我們緣份已盡”幾個字時,我想他們此生已成陌路,不會再有了交集。

我們都是凡塵中彼此匆匆的過客,見或不見,緣份就在那裏;念或不念,情份就在那裏。一天之中,我們與數百人擦肩而過;一生之中,我們與千萬人匆匆別過。而最終,與我們相遇相知,相戀相惜的不過寥寥幾人而已,所以說:緣份是一個虛幻的東西,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你去找遍地開花,你閉門緣來自滅。

我問弘一法師:如何惜緣?答曰:不必。追問之:為何不必?:答曰:步步蓮花。

我思索後終明了:當你發問的時候,緣份就已經沒有了。不必說,一說便是錯;不必問,一問便沒有。妙法蓮花佛光普照,一入靈台清明自現。

凡人的愛戀不免以提問開始,諸如:你談過戀愛嗎?上一段戀情持續了多久?你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你最不能容忍對方的缺點是什麼?你願意為我們的愛作出讓步嗎?你願意追隨他去他的那個城市發展嗎?。。。。。。真是一問一問又一問。心心相印心靈相通不過是作家的臆想與向往。

很顯然:在你迷惑的時候,你們的緣份就已經終止了,但是不問你又怎麼能明了呢?

塗磊說:相似的兩個人適合在一起玩,隻有互補的人才可以白頭到老。我表示反對:一個胸懷坦蕩的人與一個雞心獨腸的人怎麼相處?一個博德的人與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怎樣共度一生?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又談何在一起相知相守?

我們很多人不知道愛情卻擁有愛情,很多人不惜緣卻正牽手有緣人。人的性格迥異、經曆不同必然導致了對情感的表達、處理方式不同,問緣問情問對方已經悉以為常。很多人明明知道對方不愛他還問:你愛我嗎?真是眾人笑我癡,癡中有深意。孔聖人教育我們:不懂就問,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些箴言同樣適用於緣份與愛情。

曾笑《愛情保衛戰》某女在明知道男友劈腿的情況下,現場質問:你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原來愛情是含笑飲毒酒,姑娘你中毒了。曾笑一癡情男被一拜金女甩後,多年等待的辛酸與付出無果的壓抑終於現場爆發。男問女:你為何離開我杳無音信,你還願意回到我的身邊嗎?女答:我也想啊。。。可是你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我是貧民家的孩子。當初離開躲避你就是無法麵對你。男當場淚奔。。。。。。塗磊發飆了:你拜金沒有錯,但是到如此虛偽無恥的地步實在可惡!須知道:負心女在卷走了此癡情男所有家當後另傍大款。今日,對於他們的遭遇,對於他們愛情的質問,我隻能是同情與敬仰。

問自己問他人問蒼天問鬼神,很多的時候,我們所問的是一個無解的答案。但是不問我們永遠都不知道,問了我們卻可以求心安、求平衡。問先生先知者,可以無惑於愛情;問後知後覺者,可以讀懂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