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孔明之策(1 / 2)

在江陵城閑逛了兩天,成都,永安,江陵,襄陽皆是繁華之地,但這江陵卻是自己起身之地,若不是自己是劉表最親的兒子,自己或許都死了不知多少次了。看著有些破舊的江陵,不及成都,襄陽,就連永安都有些略遜一籌。但卻使劉珂極為的在意此地,荊州的門戶。

這日劉珂在城中隨意走動,看看四周的百姓為了生計忙活,江陵城臨近長江,就連城中都可見漁夫將捉來的魚在城中販賣,街道上更是百姓人在互相交易。

劉珂正在閑逛便被廖化尋到,“諸葛亮來了”一句話將劉珂拉回了現實,現在荊襄士族對劉珂都有偏見。從襄陽差點成了曹操的就可以看出。

劉珂聞聽急忙帶著廖化回太守府。

府中,諸葛亮看到劉珂前來,急忙迎出躬身道:“見過公子!”

劉珂攙扶著諸葛亮道:“孔明可知尋你何事?”

諸葛亮笑道:“現在能讓公子為難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孫權。而是荊州,甚至益州的士族!”

劉珂笑道:“孔明果然聰慧,不知有何對策?”

諸葛亮笑著問道:“公子身邊不乏能人智士難道無人指點公子?”

劉珂問道:“孔明說的是士元,元直?”

諸葛亮點點頭道:“想必依二人的智力也可解決!”

劉珂看著諸葛亮故作神秘,才想起或許孔明嫌自己低看了他。道:“孔明現在就你離珂最近,何不告知?”

諸葛亮一笑才說道:“公子當初在荊南殺戮士族,其手段便是惹怒了士族,為現在之事埋了伏筆。”

“那現在珂該如何去做?”劉珂問道

“公子,若聽吾之策荊州無恙!”諸葛亮道

“孔明請講?”劉珂道

“公子認為你所行的科舉怎樣?”諸葛亮問道

劉珂聽了沒想到諸葛亮竟這樣問自己對道:“孔明難得沒見龐統跟沙摩柯皆是人才?便是科舉得來?”

諸葛亮搖頭道:“記得以前公子問亮,士族可動否,亮道可扶起一股勢力與之相抗,分化其勢力。但公子一意孤行實行科舉,使得龐統跟沙摩柯這樣的人才來投,也使得荊襄士族以為你是在斷他們的後路,才會有投降曹操的舉動!難道公子還未明白其中的關係?”

“孔明是說科舉不可行?”劉珂道

“不是不可行而是不可急行,若是照著公子這樣下去,估計不僅是荊襄,恐怕益州的士族都回奮起反抗,那樣曹操還未來,公子內部便陷入了內亂之中!”諸葛亮道

劉珂聽了諸葛亮所言低頭不語。

諸葛亮繼續說道:‘大漢自武帝時便興起了士族,到了光武帝時更加的勢力滔天,現在群雄們那個不是被士族所支持,就連曹操都隻是稍微的打壓,而不敢太過分地對待士族,這是為何?孫權在江東還不是一直拉攏士族,公子的父親劉荊州單騎入荊州,殺了五十五名宗族首領,但也拉攏了蔡家,蒯家等勢力。但公子竟一開始就選用什麼庶出之人,來斷士族的後路,士族便是被公子逼反的!”

劉珂看著諸葛亮越說情緒越激動想著諸葛亮所說之話在腦中思索。

“公子可知荊益二州有多少的官職空缺?士族們便是看著這些官職留在這裏,他們世世代代再次為官,用根深蒂固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現在需要對官職需要分三種情況對待。”諸葛亮道

“哪三種?”劉珂問道

“第一種便是文聘,馬良兄弟這樣的人才,既有能力又有背景的公子應該重重的嘉獎!借此籠絡士族!第二種便是有能力而無勢力的庶民出身的。公子可給官職,但不可是高官要職,需慢慢提拔,這樣士族們也無話可說,第三種便是無本事的士族子弟,這類人需給官,但不需要職。隻適合空頭的官銜讓其圖個名聲!也算是士族為官,這樣下去,士族們也必不反抗公子,公子需要拉攏士族不為別的就為荊州的安定,日後待其日久,士族們能顯露出著自然身居要職,但若是紈絝子弟必是連番的墮落。庶民們出身低賤,會更加賣力,公子可參照劉荊州興學舍,估計平民學習,這樣發展下去,庶民便會漸漸代替士族,公子科舉取仕的目的也可達到,士族們也不會太過於激烈的反抗公子!”諸葛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