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屈曲之地,漢唐以來稱河南之地,大體上就是前唐時關內道所轄靈州,夏州,豐州,勝州一帶,其中靈州為我朝土地,夏州為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占據,豐州,勝州現入契丹西南招討司,此地西倚賀蘭山,東望呂梁山,北靠陰山,南臨長城,黃河一帶,地勢甚為險要,為京兆府藩籬,為幽州側麵屏障。山河之間,沙海草原縱橫,臨近黃河處,土地低平肥庾,利於灌溉。前唐天寶年間,河南之地軍屯產糧約為六十餘萬石,足供十數萬大軍,同時養馬三十萬匹,以兩馬配一騎而言,足以供十五萬騎軍使用,即便是三馬供一軍,也是十萬騎軍。河南之地氣候夏季涼爽,冬季嚴寒,草場廣大,極為適宜養馬!我軍若有意向北,則河南之地可足不於少十萬步騎糧草之供!同時也可側擊契丹西南招討司,斬斷契丹人的一條胳膊!“
禦座之前,懸掛著巨大的木製輿圖,新任鳳翔兵馬使折禦卿舉著一根長棍,正在輿圖上指指點點,他府州折家,本來就在河南之地旁,又長期與黨項契丹折衝,對此處地形堪稱了如指掌,更由於畢業於武備學校,在豆腐校長的熏陶之下,那文化素養是硬給逼出來了,與府州老家左近地區有關的史書讀了不少,說起來算得上頭頭是道。
禦座左首,是晉昌軍節度使柴榮及副手王樸,趙普;禦座右首則是西麵行營都部署王景及延州防禦使姚內斌。
王景笑道:“折將軍對河南之地,倒是熟稔,但目下我軍要奪河南之地,還有一個心腹大患先要除去!不知折將軍有何見教?”
石重貴敲敲禦案,道:“王愛卿說得極是,欲取河南之地,定難軍是第一個要對付的!折家與定難李家折衝已久,想必禦卿有些心得?”
折禦卿朝著石重貴,王景各行一個軍禮,謙虛道:“啟稟聖上,心得不敢說,隻不過打交道多了,知道一些地理罷!”伸開木棍,指著輿圖上一條細細的黑邊,道:“諸位請看,這條是定難軍境內的無定河,大約起源於延州境內高山,自西向東流,將宥,夏,銀,綏四州串將起來,前唐明宗曾征夏州,便是從延州蘆關出發,沿無定河一路向北,包圍夏州,那廈州原是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都城,舊稱統萬城,據說城牆是蒸土築之,城土白而堅,南邊又有險阻,非人力所能拔也,明宗部下安從進集兵五萬,圍攻夏州超過百日,當時定難節度使乃是李彝殷之兄李彝超,其人集萬餘黨項拓跋氏精兵守廈州,其餘數萬別姓黨項則沿無定河阻斷安從進後路,安從進糧盡援絕,不得已撤軍,此為李氏夏州遊離於中原朝廷之肇始!“
趙普道:“無定河可行船,運糧運兵,果是方便,然則沿河北上,要經過銀綏二州,夏州早得警報,能不能從距離更近的靈州,鹽州方向攻宥州而進抵夏州呢?“
折禦卿道:“鹽州與宥州之間,白於山,子午嶺橫亙其間,山勢險要,運糧極為困難,從鹽州運一石米上山再至夏州,算上民夫口糧,怕隻有兩三鬥能到前線,然夏州險峻,非數萬大軍無法攻克,如此民夫至少也得二十萬,算下來耗糧要過百萬石,萬一兵事不利,從夏州撤回來還要翻山越嶺,士氣沮喪之下,怕是難以成行!“
眾人聽得明白,所謂的“難以成行“是說得好聽一點,要說實話,那就是前有強敵,後為高山,糧草不繼,全軍覆沒。
趙普搖搖頭,有點不死心,道:“那。。。。。。從北部接近夏州,有無可能?畢竟朔方軍曾橫越定難軍,到達府州攻擊契丹!“
折禦卿苦笑道:“夏州北部是一大片沙磧之地,寸草不生,水源稀少,那次我軍能成功橫越,除將士用命之外,還靠了夏州內亂,實在無力擾亂,繞是如此,我軍抵達府州之後,也要得到大量補給,方能作戰,若直逼夏州,卻無處去尋補給,隻能依靠後方運送,但民夫在沙磧之中運糧,就算牲口受得住,人也受不住,運糧之外,還要運水,損耗比之翻山越嶺,還要更大,再加上黨項土人襲擾,那就更不成了!“
一直沒說話的延州防禦使姚內斌道:“要取夏州,沿無定河北上才是正道,運兵運糧都方便,宥州方向,隻利出奇兵,不利出步騎大軍!“
石重貴笑一笑,姚內斌這人曾在契丹做官,在晉與契丹大戰中,曾傷了永清軍節度使梁漢璋,歸晉之後,在幽州城內不很得誌,韓延徽認為這人有勇有謀,不斷地向石重貴推薦,石重貴就把他安置到延州,姚內斌在延州對定難軍不守規矩前來抄掠的黨項人很是嚴厲,很是打垮了幾次黨項人的發難,軍中“姚老虎“的名聲漸顯,就連定難軍中都知道延州來了一隻”姚老虎“。當下道:”姚愛卿以為我軍還是要走前唐明宗伐定難軍的故道嗎?如此一來豈不是一樣的勞師遠征,最後還得屯兵於統萬城下強攻硬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