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兩個主將的對戰有點冷場的時候,右方的鮮卑軍一陣騷動,原來是徐盛在遠處看見華雄半天沒有拿下敵方主將,知道遇上了硬手。此時的華軍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已經擺脫了靠主將決鬥來提升士氣的瓶頸,大家也不再遵循單打獨鬥的原則了,隻要贏了就算大哥。徐盛當下率領警衛部隊向這邊殺來,要與華雄雙戰騰鷹。
看到敵軍又來了一名將領,看他剛才在戰場上的表現就不是易於之輩,騰鷹心裏突了一下,暗想他朝這邊衝來莫不是要與眼前這猛將雙戰自己。再一掃視全場,發現自己帶來的士兵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反而有些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舞動大鐵錘,立馬把華雄逼退些許,打了個呼哨,周圍的護衛士兵曉得他的意思,齊聲高喊退兵。
此時徐盛已拍馬趕到,看騰鷹要跑,心急之下不顧趙雲不得用火器的命令,讓身邊的兩名親兵取出軍部發給各旅長的兩支擊針步槍向騰鷹連開兩槍。
這兩名親兵是軍部下撥的神槍手,拔槍上彈射擊如行雲流水,騰鷹的護衛隊沒見過這東西,以為傷不著首領,沒把騰鷹的後背封死。4顆子彈有兩顆從騰鷹身邊飛了過去,射中了兩名倒黴的騰鷹親兵。一顆射中了騰鷹腰部,另一顆射中背部,騰鷹身軀一震,一聲悶哼之後從馬上栽了下來,駭得身邊的護衛士兵大叫著下馬來扶他。但這位科爾鮮草原上的勇士族長已經斷了呼吸,兩顆子彈就讓他魂歸地府了,身邊的帥旗也轟然倒下。
徐盛和華雄在後麵看到騰鷹從馬上栽倒下來,眨眼的工夫身邊的抗旗兵也扔下帥旗向後逃跑,知道騰鷹已死,馬上大喊著“騰鷹已死,帝國萬歲”向鮮卑士兵發起猛攻。
戰場上的鮮卑士兵看到首領的帥旗倒了下去,大駭之下士氣猛跌,已是組織不起象樣的抵抗了。有的士兵扔下兵器就跑,第2旅和第3旅的士兵發起衝鋒,抓獲了近萬名俘虜,其他的盡數而逃,但也丟下了大量的淡水,讓剛剛打過仗的就欲倒下的華軍士兵一陣狂歡,抱著水囊一陣狂飲。
3月21日,從烏丸市出發的122師經過一個月的跋涉,進入鮮卑王國東部的綠海草原,遇上奉王命阻擊華軍的綠海部落3萬騎兵。雙方在綠海草原東部展開了一場騎兵對決,不過占盡人數、兵器、戰術優勢的122師隻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就擊潰了鮮卑的騎兵部隊,追擊四五十裏,俘虜了鮮卑士兵8000多人,從比例上來算收獲要高於中路軍。
3月25日,西路的131師饒過大漠,與前來接戰的鮮卑山鷹部發生大戰。這一部的鮮卑騎兵因常年與匈奴發生戰爭,戰鬥力極高,人數也不少,有7萬多人,131師與山鷹騎兵的大戰打了八個多小時還不分勝負,雙方都已經筋疲力盡了才退兵。山鷹部知道阻擊不了華軍的進攻步伐了,全族後撤,到王庭與鮮卑王軍彙合,將在鮮卑王庭所在的阿塞爾草原上與華軍做一場最後的大決戰。
三路軍沿途所過之處並不是所有的鮮卑族人都有能力遷徙,大多數部落被華軍占領,但由於中華帝國和之前的大漢帝國與北鮮卑都沒有什麼深仇大恨,所以未發生什麼搶劫平民的事來。雖然有些鮮卑牧民組織小隊抵抗華軍,但也傷不了華軍多少。三軍齊進,與4月14日在阿塞爾草原南部彙合。
三軍彙合,自然是一天的狂歡,除了警戒的士兵外均是吃飽喝足後倒頭大睡。三十多萬大軍聚集在一起,相信鮮卑王庭也不敢輕易派兵偷襲。
此時的鮮卑王拓拔真根本沒有精力來偷襲華軍,得知三路軍兩路失敗,一路無法取勝後他就沒一天睡好覺,把王庭周圍的部落所有的青壯年男子強征入伍,短時間內就組織起了30萬的軍隊,加上王庭護衛軍10萬人,總共40萬的騎兵才讓拓拔真稍微安了下心。因為根據三路軍傳回的消息,華軍的戰鬥力雖未像傳說中的那樣差勁,但也沒有超過自己草原士兵的戰鬥力,40萬人的騎兵部隊對不到30萬(因為有一部分是後勤部隊,因此華軍的實際可戰人數還不到30萬人)的中國軍隊還是有把握的。
拓拔真不僅在華軍到來前的一個多月征集訓練了幾十萬的騎兵部隊,而且還強征了40萬的步兵部隊,守衛5年前才花巨資仿大漢朝風格建立的鮮卑王都阿塞爾克。
中華帝國漠北遠征軍於帝元5年4月18日抵達阿塞爾克城下,華軍30萬部隊旌旗滿天,在城下4公裏遠的地方安營紮寨,不出意外的話第二天就會開始攻城或在城下與鮮卑騎兵直接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