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中亞戰爭-第142章 水中鐵蒺藜(2 / 2)

“那是什麼東西?你怎麼不早說?弄個樣子出來我看看!”雷德默眼睛一亮,對帕勞埋怨道。

“我也是今天早上起床才想到的。”帕勞一邊應答,一邊帶著雷德默出了正堂,在花園裏捏了一把濕土,揉捏出一個粗糙的鐵蒺藜模型給雷德默看。

雷德默翻來覆去看了一會,把模型放在地上,果然發現無論怎麼放,都是三點觸地,剩下一根尖刺朝天挺立,隻等敵人自動上門送死。雷德默大喜過望,馬上命令召集軍中所有的鐵匠,打造這種防具。

不過,命令下達出去後,雷德默突然一皺眉頭,對帕勞說道:“現在高順大軍距離戈噠裏還不到200裏路,前鋒部隊要不了兩天就到河對岸了。我們鐵匠少,熟鐵也少,可打不了多少鐵蒺藜,放在草原上也是杯水車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帕勞搖搖頭笑道:“我可不是想放在河對岸草原上讓華軍步兵清理的。我們把這些鐵蒺藜放在那幾處可以直接騎馬過河的地方,沉入河底,這樣華軍想渡河就困難了。我們的防守壓力也就輕鬆了很多,畢竟中華帝國軍人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讓他們渡過河來,恐怕就攔不住了。”

雷德默喜笑顏開,拍著帕勞的肩膀大歎後繼有人。

帝元11年2月18日,與大軍相距不超過50公裏的高順軍前鋒部隊抵達戈噠裏河北岸,與對岸的大月氏弓箭兵對射兩個小時,給敵軍造成幾百人的傷亡後沿大河北岸展開戰線紮營駐守,等待高順本部大軍的到來。

一天後,高順率24萬北路大軍抵達大月氏國與原匈奴人交界的戈噠裏河北岸,在距離大河一千米的地方安營紮寨,與對岸的大月氏北方守軍20萬人對峙。

在華軍前鋒抵達的前幾天,大月氏人在南岸日夜不停地打造了上萬顆鐵蒺藜扔在河床比較淺的地方,平均每一處可以渡河的地方,都有兩三千顆鐵蒺藜沉入河底,布得密密麻麻的,等著渡河的華軍騎兵自投羅網、飛蛾撲火。

雷德默在與匈奴人自然交界的戈噠裏河布軍20萬,從上遊的比薩克山,到下遊的草原沼澤地,他在長達八十公裏的戰線上布置了10萬步兵,五個可以直接渡河的地方都布置了一個大營和2萬士兵防守。剩下的5萬步兵駐守在戈噠裏堡,還有5萬騎兵則在南岸來回巡遊,以補充被華軍重點攻擊的地方,給步兵提供支援。

就在中華帝國與大月氏國44萬大軍在戈噠裏隔河對峙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末冬的最後一場大雪。一場大雪阻止了快要爆發的戈噠裏河戰役,兩軍士兵紛紛躲回營帳燒炭烤火,除了那不多的巡邏士兵迎著寒風、踏著積雪來回巡視,察哈爾草原的戈噠裏兩岸竟然難得的平靜了下來,完全沒有了一處戰場應該有的喧囂和吵鬧。

這場察哈爾草原冬末的最後一場大雪下了整整三天,直到2月22日才漸漸停了下來。戈噠裏河雖然結了冰,但冰層厚度不到5厘米,別說騎兵衝鋒,人站上去都得陷落到河水裏,高順大軍當然也無法渡河作戰。兩軍就隔著大河偶爾對射一下,保持兩軍敵對的態度,準備充分的雙方士兵都沒有多大傷亡,就等著河水解凍後華軍大舉進攻。

關羽率領5萬騎兵離開大部隊,帶著工兵營和後勤部隊日行兩三百裏,沿途俘虜封鎖了好幾個匈奴人遊牧的小部落,於16日進入比薩克山脈北方山地,卻被連綿不絕的大雪阻斷大路,不得不停止行軍,在山穀裏紮營休息。

22日中午,大雪停止,養精蓄銳休息了三天的軍部工兵營和關羽騎兵旅自己本有的後勤人員拿著鋤頭鏟子走出大營,在特種偵察兵的指揮下沿途清除積雪,掘土開路繼續前進,向山上進發。努力翻過比薩克山脈,渡過山中的戈噠裏河,從大月氏人背後偷襲,打破大月氏人布置了十多年的戈噠裏河防線。(以前是為了防守匈奴人南下,所以布防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