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朝廷局勢
第17章 朝廷局勢
似乎感到自己的時日已不多,父皇從黃巾起義後就開始徹底的放縱自己。整日沉湎於後宮歌舞淫色中,基本上所有事情都交給張讓等人打理。
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隻知道爭權奪利撈大錢,更加劇了朝廷的混亂,還好這給了我一個機會。在張讓的帶領下,各級官員大肆貪汙,於是我部署在各地的情報人員根據我的指示紛紛賄賂上司,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官職。有的人則想辦法直接搭上了張讓等人,最高的做到了太守一職。到189年父皇逝世的時候,我手中已經掌握了全國大小五十多個郡的軍政大權(楊小林訓練的人也畢業參加工作了),其中數目最多是青州,已經被我掌握了九個郡,除了北海郡掌握在孔融手中外,其他的郡都已經換成我的人了。表麵上青州主官是龔景,實際上他已經是個光杆司令。
185年到188年的這一段時間裏,又有張魯、管寧、邴原、劉曄、滿寵、法正、張鬆、郭圖、逢紀、蒯越、蒯良、簡雍、孫乾等人被我找了出來。
其中張魯(字公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實是東漢大科學家張衡的兒子,隻是那時候人們都不重視發明創造,因此張魯才舍棄了他本來擅長的科學發明,去給劉璋做了謀士。後來在曹操進攻漢中的時候投降曹操,被任命為鎮南將軍,封粱中侯,官做的也並不小,但這顯然還是無法讓我放棄他的科學能力。所以這一次我絕對不會放過,把他送到了馬鈞工藝研究院,並給了他我什麼人也沒給過的《天體物理》(我回憶的一部分知識,當然是殘缺不全的,不過肯定能給他很多啟示就是了),讓他注重於天文、物理方麵的研究。
幽州大儒管寧被我留了下來,他是我預備的將來的教育部長,主要是他思想比較開放而又有真才實學,來當我的教育部長是最好不過的了。其他人我派到各地任郡縣主官去了,以使我能盡快掌握全國,因為父皇駕崩的時間也差不多要到了。
來投我的武將有徐晃、甘寧、張郃、韓當、李嚴、張任、管亥、高覽、過淮、鞠義、淳於瓊等。把甘寧提出來單獨教他一些海軍知識,其他人照例送到特種兵基地訓練一番提高實力,然後就派往我掌握的郡縣任軍事主官,幫我訓練軍隊。
由於何進妹子確實要比我母後來得年輕漂亮,父皇逐漸沉湎於何妃的溫柔鄉中,與我的關係則越來越淡。由於何妃的關係,連帶何進大是受寵,何氏兄妹漸漸顯出了他們的曆史上的囂張麵目。
何進整日帶著他的家將在京城裏耀武揚威,把京城當成了他家的後院一樣。朝中大臣也上書過幾次,不過父皇就把他喊去嗬斥一頓了事,更加劇了他的囂張氣焰。
為了顯示他不是屠夫,而是有文化的人,連我的書店也光顧了幾次。不過可能他也是真的很想塑造一個讀書人的形象,因此在我的店內倒沒有囂張,還照價付錢。
朝廷有實力的人分成了四派:十常侍一係、何進一係、皇甫嵩一係和汪風一係。其中汪風和皇甫嵩在軍隊中各幹各的事,誰也不幫。區別在於汪風在我的指示下積極結交個方麵的人,而皇甫嵩則隻要自己沒事,沒人惹到他就行了,他不會加入哪一方參加鬥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