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能臣曹操
第35章 能臣曹操
送走了陳群一行,回到宮中,摒退下人,我認真的回憶了一下我這16年來取得的成績。
細下一想,我才發覺我所取得的成績離統一全球的目標還真的很遠。
現在我的理想就是要統一全球,但是仔細的回憶了現在世界的形勢。在漢朝南方有古印度,北方有匈奴和鮮卑,西方有超級大國羅馬。還有很多的小國家。要打敗其中一個,我相信在短時間內我一定能辦到,但與這麼多的國家打仗,讓我想起了前世的日本的法西斯戰爭,不容易啊!
目前我雖然已經實際控製了全國大多數的州郡,但這些人都是原來的情報人員,對內政實在是不在行。而我的眾多大才因為目前父皇還沒過世,我也不好大肆撤換他任命的官員。不過好的是曆史上今年父皇就會死了,我應該盡快做準備,收服曹操、孫堅等人,登基後就能馬上開始全國大換血,進行軍事科技的發展。
這時的曹操任兗州東平太守(與曆史有變化)已有5年之久。手下有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四員大將和劉曄、滿寵、蔣濟、陳矯四名幕僚,把東平打理的井井有條。
曹操,字孟德,155年生,曆史上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亦因這種關係,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須。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當年,汝南有個善於評論人物的名士,名叫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何進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從曹操的一生中,我看出此人在早期還是比較忠心漢室的,否則他就不會組織義軍討伐董卓了。隻是後來可能由於漢朝皇帝實在是不堪扶持,也由於手下眾人的從龍之心齊心把他推上了三國梟雄的地位。但他生前卻沒有逼迫獻帝退位,可見其對漢室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我決定把他收為己用。
做出決定後,我就發出官文,傳召曹操進京。官文上說的是要升調他去當濟北太守,實際上我就是要找他來進行一次談話,以確定他可以為我的統一大業做貢獻。
兗州,東平郡太守府,曹操正與他的幾個幕僚對這次朝廷召曹操進京的事情進行商議。
“大人,事情不妙啊!”陳矯說道,“還記得前年太子剛主政的那一段時間嗎?簡直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啊!先是大將軍何進被斬抄家,接著幾名不願辭職的官員也被斬了,然後是皇甫將軍辭職交出兵權,剩下的官員要麼是當初請太子出來主政有功的盧植等人,要麼是沒有兵權,不能說話的人。最後就是太子派出欽差傳西涼董卓進京的時候董卓被刺殺了,暗地裏朝廷高層都猜測是太子派人刺殺的董卓,韓遂的部下根本就沒有人有這麼大的本事。很多事連起來一想,就知道是太子在對朝廷上下進行清洗,換上自己的屬下。大人是5年前由皇上任命的,我看太子有可能要對大人動手了。”
[陳矯(?-237),字季弼,廣陵東陽人。建安中為郡功曹,司空曹公辟為掾屬,除相令,征南長史彭城樂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入為丞相長史,複為魏郡,轉西曹屬,拜尚書。文帝受禪,轉署吏部,封高陵亭侯,遷尚書令。明帝即位,進爵東鄉侯,加侍中光祿大夫,遷司徒。景初元年卒,諡曰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