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色拉格叛變(1 / 2)

第91章 色拉格叛變

第91章 色拉格叛變

鮮卑國王拓拔真的投降並未取得鮮卑國上下的廣泛同意,隻是阿塞爾克所有見識了華軍新式武器威力的鮮卑臣民和將士才對投降中華帝國沒有什麼意見,其他地方的鮮卑族人根本不承認拓拔真就這樣把國家交出去的命令,特別是越偏遠的地方,那些自大的貴族壓根就沒有根據國王的命令放下武器投降帝國。

拓拔真投降後,趙雲曾問他為什麼這麼輕易就投降了,因為當時阿塞爾克城中還有近20萬的軍隊和50多萬臣民,並非沒有一戰之力。拓拔真的回答是不想讓他的族人在帝國的炮火中無辜地死去,反正打不贏,還不如早點投降算了。其實趙雲心裏已認定是拓拔真自己怕炮彈砸在他頭上才投降的,否則坐擁20萬騎兵的拓拔真是絕對不會輕易投降的。

整個鮮卑王國對中華帝國的認識大都還停留在20年前的大漢朝身上,根據以前的戰爭慣例,投降國的王族即使不全部殺死,受點苦頭也是必須的。因此拓拔真根據手下幕僚的建議,忍痛將他17歲的小女兒,擁有草原第一美女之稱的阿江丹獻了出來,呈送給帝國皇帝劉協做妃子,以避免帝國中央對鮮卑王族的迫害。其實他這完全是多此一舉了,不管怎麼樣,我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最多殺頑抗不降的士兵,怎麼也不會殺已經投降了的敵國高層的,這是戰後穩定政局的關鍵。不過既然有一個免費的大美女,我是怎麼也不會拒絕的,也就當仁不讓地收下了。

對鮮卑的接收工作是非常困難的,除了阿塞爾克和三軍行軍線上的鮮卑族人因見識了帝國遠征軍的軍威而不敢反抗外,其他地方不服拓拔真的決定而起來反抗的部落數不勝數,他們主要的反抗方式就是襲擊華軍的補給線和占領各地的主要城鎮,挑撥普通牧民反抗帝國遠征軍對各地的接管。得到各地接收受挫的消息,遠征軍總部會議決定派出軍隊以軍隊來實行軍管,等各地先穩定下來才讓政府工作人員來接收。派出的軍隊以鮮卑阿塞爾克的投降部隊為主,派出1/5的帝國軍隊加以監督,總共派出了4萬名士兵的華軍部隊和20萬的鮮卑部隊分赴各地駐防。雖然在草原上剿匪困難重重,但也不能讓各地的叛軍毀壞草原上本就為數不多的城鎮和部落聚居地,否則要讓帝國來重建又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了。

色拉格是位於鮮卑國北方色拉格河周圍的一片大草原,地處鮮卑國的邊緣地帶,再北邊就是北方叢林中的堅昆國了。色拉格草原地廣人稀,草類豐富,除了氣候嚴寒外,完全是一處非常適合放牧的地方。早在100多年前鮮卑立國的時候,色拉格家族就因在與匈奴的作戰中立下的功勞獲得了色拉格草原的分封。其實色拉格河和色拉格草原都是色拉格家族搬遷到這裏後才命名的,以前隻有少數的堅昆國牧民在這裏放牧,完全是一處沒有經過任何開發的處女地。

由於色拉格草原已經到了鮮卑的北邊,再以北就是薩彥嶺的山林地帶了,氣候嚴寒無比,整個年歲可以放牧的時間隻有8個多月,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30多度,隻有這些受慣了嚴寒的草原牧民才能在這裏生活下去。生活的艱辛養成了色拉格家族堅韌不拔的精神傳統,雖然整個部族的人口也隻有10來萬,但族中英傑輩出,為鮮卑防守北邊的堅昆立下了汗馬功勞。100餘年來,色拉格家族長期位居軍中的領導地位,領導由色拉格草原上的普通牧民組成的軍隊抗擊南侵的堅昆軍隊,為鮮卑國北方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色拉格家族的當代家主為伊古爾,是色拉格家族100餘年來少有的英主,從領軍作戰到當上家主至今50餘年的時間裏,他率領色拉格軍隊打敗北邊因生活困難而南侵的堅昆部隊20餘次,上萬人規模的大戰也有4次。每一次都把堅昆軍隊打得大敗而歸,可以說,伊古爾已經是色拉格草原上的真主,在這一片土地上,他就是所有草原牧民的國王。

前世的警言告訴我們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在位20餘年的權利和大小20餘次的勝利讓伊古爾完全喪失了一個部落首領應該有的決斷能力,在他當上部落首領10年後,他就已經暴露出要取拓拔家族而代之的想法。色拉格家族的人也沒有反對他的設想,因為要是色拉格家族能統治鮮卑王國的話,對大家都是好事,不過因為國家的實力太強大了,除開各部落各自的私人軍隊,由拓拔家族直接統領的軍隊達到了30萬,在戰爭緊急的時候,他們還可以從自己的臣民中召集十多二十萬人,不是伊古爾憑幾十場戰鬥的勝利積累的軍威可以撼動的。所以這些年來伊古爾也沒敢輕舉妄動,否則要失敗了給王族把整個家族滅了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