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十年大恨(1 / 2)

第136章 十年大恨

第136章 十年大恨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戰鬥,攔在山路上的大夏士兵終於被人多勢眾的132師殲滅,斃敵1000餘,俘虜六百多人,戰鬥中逃跑的大夏士兵有3000餘人。於禁在山寨裏休息了一晚,留下一個團的士兵和後勤部隊在此防守我軍後翼,並重新整修寨防,以確保於禁攻城部隊後背不會被偷襲。

察齊林率領五千餘士兵撤回阿姆拉澤,向城主班乃納稟報了華軍10萬大軍軍威鼎盛、戰力強大、武器鋒利的情況,班乃納不置可否,讓察齊林先退下休息,自己則在城主府裏沉思對策。

在古代,每一個疆域稍微廣闊一點的國家,都會因為交通信息不暢的原因出現一個一個的地方軍閥,大夏也不例外。在10年前,前任阿姆拉澤守將率軍出征孔雀王朝,兵敗身亡,班乃納緊急就任阿姆拉澤城主,備戰孔雀王朝的反攻。那一年,孔雀王國圍著阿姆拉澤猛攻了三個月,阿姆拉澤城內糧草斷絕,官兵饑餓難忍,眼看就要破城。班乃納獻出自己的幼子,熬了一鍋肉湯,給城內守軍每人喝了一碗,以示城主與所有軍民共存亡。班乃納這一舉動感動整座城市,所有城內百姓都拿出自己不多的餘糧給守軍共同分配,並幫助守軍守城,直到國王遲到3個月的援軍到來,把打敗孔雀王朝的軍隊。

班乃納因3個月的成功堅守被大夏國王拜為征東大將軍,領軍5萬防守大夏國東麵,與蔥嶺、孔雀王朝對峙。整整10年過去,時過境遷,國王都已經換了一位,但是班乃納壓製在心中的執念卻沒有絲毫減弱。

所謂虎毒不食子,班乃納被迫把自己的幼子拿出來熬肉湯,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對首都國王和眾位大臣延誤軍機、救援不及深痛惡絕,心中種下了反叛的種子,隻是暫時還沒有找到可以效忠的國家而已。孔雀王朝雖然緊靠大夏國,但實力比大夏國還要稍遜一籌,班乃納可不願背著叛國的罪名去投靠這麼一個並不強大的國家。而且當年他自己食子之痛就是被孔雀王朝逼迫的,這孔雀王朝在他心中跟大夏一樣,都是他將來報仇的對象。

10年來,班乃納一邊利用絲綢之路的商業通道發展經濟民生,一邊暗地裏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並對來自首都的命令陽奉陰違起來,傭兵8萬,自成一方軍閥勢力。

在中國人來來往往的商業貿易中,班乃納漸漸打聽清楚了中華帝國的勢力範圍及國勢兵力。這麼一個國力強盛的國家,正是班乃納投靠以反攻大夏的理想對象。因此,自從烏拉瑪戰役爆發,中華帝國三路大軍西進後,班乃納一直關注著中華帝國中亞遠征軍的戰況。從目前他收到的信息看,北路大軍已經打敗匈奴人,中路大軍已占領疏勒王都塔什蘭堡,南路大軍攻下了號稱天險的紮巴天城,一路勢如破竹,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實在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一支軍隊。

但是最近,他卻收到了一個朋友的信。這名進行遠東貿易的朋友在信中告訴他中國人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實行軍政分離政策,並且在平時,連後勤物資也不歸軍隊主官直轄,隻有戰爭爆發時才會為了作戰方便把後勤管轄權下放給軍隊將領。朋友還在信中介紹了許多他在中國打聽來的政府控製地方政權的辦法措施。如果班乃納想投降中國,阿姆拉澤城主或征東大將軍兩個職務必將失去一個,而且手下軍隊也會被華軍整編,他本人也將被調往其他並不熟悉的地方就任,而且任期不會超過8年。

所謂軍閥,自然就是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軍政一把抓的大獨裁者了,誰還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利啊,現在麵臨這樣的選擇,班乃納確實有些頭痛。

為大夏國賣命,與中國人血拚,班乃納確實不願意。而且以華軍的戰鬥力,阿姆拉澤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大問題,就別提打退中國人還要報仇的事情了。而且他現今已年近50歲,再不趁機聯合華軍反攻大夏,他報仇的機會就沒有多少了。不過自己的待遇也不能少了,看來得好好的與華軍指揮官談判,爭取最多的利益。

班乃納當即召來首席幕僚和三名心腹手下,商討與華軍132師師長於禁的談判策略,看如何能為自己等人爭取到最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