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被華軍偷襲背後,攻下了返回大月氏必經之路上的戈噠裏堡,二十裏外的戰鬥並不隱秘,導致許多士兵都知道了戈噠裏堡被敵軍攻占的消息,更是軍心搖動,許多士兵都已經脫離崗位,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討論後路。
帕勞和幾位神色慌張的將領闖進雷德默的大帳,看到雷德默正失魂落魄地坐在椅子上,馬上叫醒了他,請他發號施令,反攻戈噠裏堡。
雷德默終究不是那種遭遇劇變就驚惶不定的年輕人,馬上穩定了自己的情緒,命令10萬步兵和兩萬六千名騎兵堅守河岸,自己率4萬步兵(大河對峙消耗1萬)與2萬騎兵反攻戈噠裏堡。
關羽騎兵旅全是野戰騎兵,攻城守城並不擅長,能攻下戈噠裏堡還是占了出其不意欺詐守將的便宜,因此看到遠方戈噠裏河畔沸騰的軍營,知道敵軍意圖反攻,關羽就在簡雍的建議下率領3萬騎兵出城進行野戰,簡雍自己率領2萬人守城。
看到敵軍並沒有堅守城池,而是派出幾萬人的騎兵大部隊出城作戰,雷德默就知道不好。現在他反攻戈噠裏堡的部隊不僅要攻城,還要防備野外的關羽騎兵部隊,深感兵力不足,於是又派人從河岸調了兩萬騎兵過來圍攻關羽部隊,大河邊上就隻剩下六千多騎兵來回奔跑支援了。
帝元11年3月8日下午,雷德默4萬步兵抵達戈噠裏城下,開始攻城,另外的4萬騎兵,則在外圍狙擊關羽的騷擾部隊。簡雍率領兩萬騎兵和8000投降士兵死死地守住城牆,沒有讓雷德默輕鬆得逞。而關羽則率領三萬騎兵充分發揮輕騎兵的騎射本領和弩箭遠射程的優勢,與雷德默四萬騎兵糾纏不休。
戈噠裏河北岸,在看到關羽發出的得手信號後,高順命令兩個旅的騎兵從五個渡河點邊緣全力衝擊,步兵則一邊用弓弩箭矢壓製對岸敵軍一邊協助工兵搭建浮橋。
這一次全軍出動,武器占優,人數兩倍於敵軍,而且敵軍因為戈噠裏堡失守而士氣暴跌,騎兵衝過大河後並沒有被打退回來,反而牢牢地釘在南岸,讓後麵連續不斷的騎兵部隊成功衝了過去。
後勤部隊近2萬工兵集體出動,選定了三個河流寬度比較窄的地方搭建浮橋。在岸上士兵弩箭的全力壓製下,付出了1000多人的傷亡代價,成功搭建了十多座浮橋。由於兵力不夠,大月氏守軍沒能阻止華軍浮橋數量繼續擴大的趨勢,華軍步兵源源不斷地渡過戈噠裏河,在南岸接成方陣掩護工兵搭建了更多的浮橋。
經過兩個小時傷亡巨大的搶渡作戰,113師第三旅馬超率先從第二個渡河點攻破大月氏人的防線,衝進敵軍大營一陣燒殺,一萬多殘餘敵軍丟盔棄甲向南方逃跑。
攻下第二個渡河點,馬超率領過河的一萬騎兵沿河岸向敵軍中軍大營衝去,沿途清掃了幾百個正在射殺阻止步兵渡河的大月氏騎兵。一萬騎兵從側翼衝入大月氏人中軍大營,一陣橫衝直撞,留守大將眼看性命不保,竟然丟下兵器率先投降,導致中軍大營瞬間崩潰。正在第三個渡河點強渡的另外一萬騎兵隨著敗兵衝上南岸,俘虜了一萬多大月氏士兵,另外有幾千人也向南逃跑。
如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大月氏南岸防線在被馬超攻破一個點後,崩潰麵開始慢慢擴散,越來越多的士兵丟下兵器逃跑,逃跑不及的就幹脆跪地投降,以求活命。
帕勞眼見敗勢已成,不可挽回,帶著幾千騎兵和步兵於亂軍中撤退,去與雷德默攻城大軍彙合。
傍晚6點,雷德默的攻城部隊還沒有攻下戈噠裏堡,北方戈噠裏河的防線就已經全線崩潰,渡過大河的十多萬中華大軍隨著敗兵一路追殺,不到半個小時就追到了雷德默背後。
眼看情勢不好,雷德默在帕勞的勸說下率軍西撤,卻被早有預感的馬超提前堵住去路。
大月氏國北路軍自雷德默以下十多萬人被華軍25萬大軍包圍,絞殺至深夜,才最終擊殺雷德默和眾多大將,十多萬大月氏普通士兵筋疲力盡,舉手投降。曾設火攻埋伏關羽的雷德默孫子帕勞被報仇心切的關羽連人帶馬劈死當場,終於報了吉盧森大火之仇。
是役,中華帝國中亞遠征軍北路軍指揮使高順利用敵軍吉盧森火攻之後對自己兵力估算不足的弱點,派死裏逃生的關羽騎兵旅秘密繞道比薩克山脈,從背後突襲攻下了大月氏人北方重鎮戈噠裏堡,攔住了雷德默南撤的路線。高順本部大軍趁機強度戈噠裏大河,與關羽部前後夾擊,擊殺雷德默以下大將十多名,斃敵5萬餘人,俘虜超過10萬,隻有3萬多大月氏士兵得以逃脫。華軍己方傷亡不足兩萬,可謂大勝。大月氏北方再也沒有可堪一戰的軍隊和大將,高順大軍將長驅直入,直抵大月氏首都阿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