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天氣預報(1 / 2)

第278章 天氣預報

第278章 天氣預報

劉協聽得恍然大悟,中情局進行全國調查的時候,這溫縣還沒有建藥材市場,是在調查完了後才建起來的,怪不得資料上沒有呢。劉協沒有去過這種市場,於是對薛天智問道:“今天藥市開市了嗎?”

“藥市每天都開著,隻是遇到趕集的時候鄉裏來的人要多一些。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但藥市一樣有人在交易。”薛天智回答道。

聽到現在藥市有人,劉協就想去看看,於是讓薛天智帶路。沿著大街往東邊走了兩百多米,穿過馬路,沿南北朝向的一條小巷子傳過去,就到了一個四合院裏麵。這裏原來確實是一個四合院,中間地壩大約有四五百平方米,現在已經被改造成了藥材交易市場,四周也是一圈門麵。劉協等人進來的時候,市場裏的人流量不是很多,沒幾個鄉親擺地攤,隻有幾個聽口音像是外地人的藥商在幾間門麵裏和老板談生意。

劉協和歐陽倩隨便進了一家店鋪,藥店老板大概看出了劉協兩人並不是來買藥的,而是從中央來視察的領導,殷勤地給劉協介紹著櫃麵上、地上堆著的各種草藥。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四大懷藥。劉協詢問了一下幾種草藥的價格,都不是很高,看來任何時候,賣原材料都是很虧的。

在兩間門麵看了一會,劉協又詢問了一個從鄉下趕來擺地攤的老農,得知現在溫縣境內各處山野間都有懷藥出產,鄉農閑事就可以上山采集,趕集的時候再帶到縣城裏來賣,補貼零用。但從老農的言語間得知,很多農村的百姓並不知道這些訊息,就算知道,也沒引起過重視。他們世世代代務農,最多是打點獵賣點動物皮毛,卻沒多少人知道漫山遍野的懷藥能賣很多錢。看來雖然國家在壯大,教育在發展,但農村裏不開化的百姓還是有很多的。

劉協了解了一些懷藥的市場價值和產量後,正準備離開,那老農又期期艾艾地問道:“大人,能不能求你個事?”

“老人家你說吧,隻要要求合理,我肯定滿足你!”劉協看著老人家說道。

老農聽到劉協答應,臉上露出了很高興的表情道:“是這麼回事,衙門不讓我們在市場外擺攤,說是要進行規範化市場管理,但進了這個市場,衙門卻要收什麼入場費,每次收一元,無論你賣沒賣出去都要交。像今天這個日子,聽說是有中央的大官下來視察,商人們都幹其他事了,沒幾個人來市場裏收藥。我一大早冒著雨趕到縣裏來,在這擺了攤怕有一兩個小時了,問都沒人問一聲。要是今天沒賣出去,那一元的入場費可就幹交了。就我這兩袋藥,就算賣出去,也才十塊錢左右,這就被衙門收了一元去,很不劃算啊!”老農大概是不清楚政府的改製,還向二三十年前那樣衙門衙門的叫著,不過這也不影響劉協聽懂老農的意思。

這可不行,劉協來自21世紀,在他家鄉,農民擔自種的蔬菜進菜市場賣,也沒聽說要交入場費的。隻是在菜市場裏專門做菜生意的,有固定攤位的,才會每個月固定交攤位費,就跟周圍那些門麵一樣,都是講租金的,平時零散的農民是沒這項費用的。劉協向薛天智問道:“小薛,這事你知道嗎?”

薛天智苦笑著點頭道:“劉主任,這事真不怨我們。這藥材市場才剛剛建成,花了我們一大筆錢。本來溫縣經濟收入就不多,錢也很緊張,在這裏花了一大筆,稅務局的人就建議收入場費進行補償。就是這麼回事。”

“嗯。”劉協點了下頭,表示知道了,然後安慰老農說以後再也不會收入場費,並叫薛天智找來了市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把市場裏在場的幾個農民的入場費都還給人家。完了後劉協就和歐陽倩一起出了藥材市場。

從藥材市場出來後,劉協向薛天智吩咐道:“這事你給稅務局的講一下,以後不許收入場費,鄉親們要花時間在山上采集草藥,然後老遠的到縣城趕集,一次就要交一元的入場費,正如剛才那老農所說,要是賣了藥材還好,要是沒賣出去,可就虧大了。發展經濟注重開源,尋找經濟增長點,不要在這種地方來搜刮老百姓的錢。”

在薛天智答應了之後,劉協又問道:“你們有沒有想過,把這些藥製成中成藥或是補品,賣成藥,那可比賣草藥利潤高得多了。”

“這個考慮過的啊,不過要把這些草藥製成中成藥或補品,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我們最缺的就是資金和專業的製藥廠,沒有錢,沒有技術,是我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不管我們有再好的想法,也隻能走賣原料的老路。”薛天智無奈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