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國王震驚(1 / 2)

第345章 國王震驚

第345章 國王震驚

三個人又根據來之前族長的指示商量一下與中華帝國的合作方案後,巴魯就帶著倆人去了中國領事館。這時戰場打掃才剛剛開始,巴魯三人經過領事館門前時,近距離觀看了一下屍體橫呈的街道,更加覺得中華帝國不可戰勝,隻有投靠他們才能獲得長足的利益。

任冠宇倒沒想到戰鬥剛剛結束,巴魯就找上門來了。不過在聽了他們的來意後,任冠宇也是非常高興,不管怎麼說,將來占領了大津巴布韋,還是需要一批了解當地情況的土著人來參與政府管理的,就跟中國的其他省份如天竺一樣,政府部門都要有一定比例的當地人參與當地的政府管理,畢竟,隻有當地人才能清楚的了解當地民俗風氣和百姓的思想。當然,這些人都是非常親華的,就跟巴魯和他這兩名長老一樣。

雙方正式談開之後,兩名長老代表馬紹納族正式表達了與中華帝國全麵合作的意思,隱隱有投靠中華帝國的意向。任冠宇自然是非常高興,代表中華帝國與馬紹納部族達成了好幾項合作項目,給馬紹納部族提供先進的農業耕種技術,建造更加堅固保暖的磚瓦房屋,訓練一批能在南部非洲立足的士兵,並讓他們部族成為中華帝國部分商品在大津巴布韋的總經銷商,自然會讓馬紹納部族賺到其中的一大筆差價,成為馬紹納部族發展壯大的資金來源。

在馬紹納的巴魯和兩名長老因為看到了戰鬥中一麵倒的情況而選擇靠攏中華帝國的時候,同樣也有其他國家的商人看到這一幕,其中就有以色列、羅馬、帕提亞等國的商人。但這些商人並不是跟中華帝國一樣,在出國之前都受到了一定的情報培訓,也在有意識的為中華帝國收集海外情報,這些國家的大多數商人隻是為了賺錢而已,真正的政府官員是沒有人會冒著被大海淹沒的危險出國的。這些商人其實在以前不過是一群膽子稍大一些的冒險家而已,即使現在有錢了,但在本國中的地位還是比不上那些真正的豪門大族,他們的意見和情報根本不能上達天聽。加上中國商人平時也在有意識的與這些外國商人建立友好的朋友關係,所以也有一部分人跟那羅馬帝國富商達克一樣,早就對中華帝國心生向往了。因此,即使看到現在這樣非常值得警惕的情況,也沒有選擇向自己國內報告。最後的結果,就是隻有語焉不詳的一點點情報傳到羅馬帕提亞等國的政府部門,而這些政府官員對這些情報中所說的中國人那種“砰”的一聲,然後敵人就突然死亡的武器根本就是半信半疑,不怎麼相信的,這也太扯談了,這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種武器嘛!對科技的未知造成了這些外國官員的情報遲鈍,也是中華帝國在這個時代能快速壯大,統一全球的最大憑仗。

一天之後,也就是帝元14年11月14日,陳海濤撞碎卡依族人祖神塑像發生衝突4天後,快馬呈送的貝拉城戰況送到了中華帝國駐大津巴布韋大使館館長,全權特命大使郭淮手中。在看完了任冠宇的戰報後,郭淮皺了皺眉,對任冠宇和周通元有一點不滿。郭淮的級別是正部級,雖然實權沒有真正的一省之長大,但他的思想高度也不是任冠宇、周通元這些中層官員能比擬的。現在的中華帝國還沒有全部完成軍政改革,這麼快就把帝國最頂級的自動武器暴露了出去,也不知會不會引起羅馬帕提亞等國的警惕。

不過,事情已經發生,就隻能盡快以最合適的方式處理了,至於自動步槍會不會引起羅馬帕提亞的警惕,也隻能是順其自然了。就算他們有警惕,也不可能研究出能抵消子彈威力的防禦工具,更別說造出一樣的自動武器來。而且這一次的事件,也是為了保護商人,商人是中華帝國的經濟根本,正是這些商人利用中華帝國和世界各國的商品差距,賺取了大量的金銀貨幣和各類物資原料返回國內,支持了帝國消耗龐大的全麵改革。因為保護商人而采取的行動,即使不怎麼合適,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並且,任冠宇還在報告中說了,可以趁此機會,敲大津巴布韋一筆,並借此加大對大津巴布韋的滲入,為以後占領大津巴布韋提供更有利的條件,也不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

郭淮自己思索了一會,然後又找來幾名副使商議了一會,然後郭淮就帶上一名秘書,和四名特種兵警衛人員,前往大津巴布韋王宮,找國王依斯拉木興師問罪去了。

大使館就在王宮邊上,五分鍾後,王宮侍衛向依斯拉木報告,說中華帝國大使郭淮帶了四名全副武裝的侍衛,來勢洶洶地站在王宮門口,請國王陛下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