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還有多遠,我送你。”楊帆笑道。
“不遠了,隻要盲道不被侵占,我能回到家,我媽媽也會在區裏等我。”女孩緩步前行,盲杖點一下,走兩步。
遇到拐彎,她才會停下來,重新定位。
有些盲道不是很人性化,有漏空的地方,但女孩憑借超強的記憶,順利通過。
看著女孩身上的穿著,楊帆沒問她有沒有養導盲犬。
買不起,養不起。
雖然導盲犬是盲人的眼睛,但它們僅僅是少數盲人的標配。
楊帆對待導盲犬是最溫柔,最心疼的。
一條狗想成為導盲犬,初選的門檻就很高。
導盲犬的品種一般是拉布拉多獵犬和金毛獵犬。
原因是,這類品種的狗性溫和,攻擊性弱。
然後還要檢查狗的家族病史,以及有沒有攻擊過人類的行為。
想成為導盲犬,它的父輩、先輩,都不能有任何傷人記錄,挑選標準甚至比警犬還高。
這隻是第一步。
學習報道之後,導盲犬還要經過一係列的專業培訓。
比如,拒絕食物的誘惑。
貪吃是狗的性。
但工作人員要遏製它,用一些特殊訓練,讓導盲犬學會主動抵製誘惑。
並且,它們必須隨時聽候主人命令。
導盲犬在工作時,難免會受到其它動物的幹擾。
但隻要主人一喝,導盲犬堅決不搭理。
楊帆看過一個視頻,一條二哈對著導盲犬大呼叫,似乎想要幹一架。
但導盲犬蹲坐那裏,紋絲不動,連一句“汪”都沒有發出。
導盲犬上崗前的考試極為嚴苛,淘汰率超過70%。
它們攻擊人類的案例,不止國內沒有,迄今為止,全世界也沒有一例關於“導盲犬傷人”的報道。
也正因為導盲犬可靠,安全,法律上給導盲犬開了綠燈:允許進入公共場所。
但即便法律依據有了,很多公眾場合也拒絕導盲犬進入。
比如有些地鐵,有些公交車,有些酒店。
有個視障女士就因攜帶導盲犬出行,11次被地鐵工作人員拒之門外。
導盲犬比一般的寵物更敏感,也更忠誠,在第11次被擋在門外時,它趴在地上哭了。
“你覺得出門方便嗎?”跟在女孩身邊,楊帆問道。
猶豫了一下,女孩點頭:“還可以的,隻要不修路,我多走幾次就能記住怎麼走。”
這一路,楊帆看了盲道設計,不是彎彎曲曲,就是時斷時續,筆直的很少。
一切給正常行人讓道。
女孩隻是比較容易知足,才覺得還可以。
真實情況是,盲道的設計和實用,距離她們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的確如此,一開始,女孩的媽媽從不敢輕易讓她獨自出門,擔心視力不佳的她會走丟,更擔心交通安全問題。
盲人出行時需要在腦海中不斷構圖,這條路走過一遍,就要憑借腳下的觸覺、耳朵的聽覺去構建一幅立體畫麵,手中的盲杖就像探測器一樣,隨時查看著1米之外的路況。
當這個畫麵中某一個點出現障礙時,就要繞行通過,下一次就會格外地精心,甚至不敢再從此處通過。
這些障礙,既包括修建盲道時遺留下的障礙,也包括人為架設的障礙。
這一個個“盲點”阻礙了盲人的出行,甚至令他們遍體鱗傷,心裏留下陰影。
盲人喜歡的盲道是筆直的,這樣走起來會更加順暢,但仔細觀察實際中的盲道。
盲道十八彎,井蓋夾在盲道中間,路旁樹木搶占盲道,盲道地磚凹凸不平,缺少地磚的情況……
盲道越來越像裝飾品,不像是專門修給盲人使用的,而是修給健全的人“看”的。
此外,汽車占用盲道停車早已屢見不鮮,共享單車擠占盲道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一切讓盲人的出行步履維艱。
“大哥哥,我到了,謝謝你送我回家。”盲道盡頭,回到區門口,女孩不停地鞠躬感謝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