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章 金釵泄密(3)(1 / 1)

正文-第九章 金釵泄密(3)

馬小梅威嚴地:“李大人,本宮和駙馬爺奉母後遺旨詐死埋名歸隱苗家已有一十七年,此事前因後果不得多問,更不許外傳,否則奉旨定斬不饒。”她的話如同一種發泄讓人聽了不寒而栗,十七年來馬皇後的遺旨隻有養父朱元璋能廢止,所以一家人都在提心吊膽中渡過,現在先皇已逝就是當今聖上也不敢違抗母後的旨意,今後再也無人能傷害周家這一幸存下來的血脈。但她畢竟本性善良和默默無聞地在苗家山寨生活了十七年,苗家人的恩德讓她無以報答,此身和後世子孫都將永安苗家不再過問外間煩事,今後也就不想有人來打擾自己一家的平靜生活,她的威嚴和自信也隻有在此種場合才能得到體現,也是她高貴身份的一種最直接的證明。

李知府心中立即猜測到了其中的緣由,一定是馬皇後在臨終前下旨讓公主一家詐死離京,否則周家子孫絕對逃不過劫難。他同時也非常清楚其中的厲害關係,孝慈皇後的遺旨在此時的大明王朝無一人敢抗旨不遵,否則皇帝都有可能被背上不孝之名而廢位。他慌忙把金釵交給周武成說:“公主,下官不敢抗旨,定緊遵公主教誨永不外傳。”

馬小梅說:“那好,相公,我們走吧。”她轉身就走,周武成和周平四人緊隨,周小勇拉著傻站在那的飛燕趕緊跟上,沒想到李知府又急忙喊道:“公主,請留步。”

周小勇生氣地:“你還想幹什麼?”

周武成訓斥道:“勇兒,不可對大人無禮,今後你和飛燕都不能因今日之事還自傲身份,我等乃隻是苗家普通一員,如敢自以為是家法無情。”

周小勇和飛燕嚇得躬身道:“是,孩兒不敢。”

周武成把手中的金釵還給飛燕,衝李知府抱拳說:“李大人,還有何賜教?”

李知府聽到他對兒子的訓斥心中頓感寬慰,證明這位周家幸存下來的少將軍與周大將軍一樣值得敬佩和信賴,便也抱拳道:“少將軍,公主,下官曾是周老將軍屬下,相信你等來沅陵府時也知道下官,今有一事直言求問,這幾年來因先皇立太孫為儲君而引起朝臣諸王子的不滿和爭議,先王去世後太孫即位乃當今聖上建文皇帝,但根基未穩留下後患。前日據報,先皇四子燕王朱棣一月前已在其封地北平(今北京市)以‘誅齊黃、清君側’為名,用‘恢複祖宗舊製’為旗號,揮師南下爭奪帝位,其皇叔身份令天下臣子不知如何應對,而當今聖上又是先皇之孫,叔侄帝位之爭不論誰勝誰敗都將讓大明王朝元氣受損,可我等卻在助皇和中立之間徘徊,公主和少將軍也屬皇親國戚,在此等時刻該如何應對?”

周武成夫妻聞言不由得一驚,當今聖上建文帝是自己的侄兒,而燕王又是自己的兄長,叔侄皇權之爭自己幫誰都無任何理由,雖然周家有皇後遺旨在手可以過問皇權,但真要奉旨出山號令天下顯然有點不妥。再說自己也屬皇親國戚如果處理不當反遭別人非議,何況國家並沒陷入真正的危機也就沒必要拋頭露麵,反正自己一家已決定永居苗家,此事還是不要過問為好,隻是天下臣子卻也左右為難,如站錯一方很可能賭上身家性命。他便關切地:“現今雙方戰事如何?”

李知府歎息道:“唉,周老將軍他們一代開國武將都已盡數誅殺,當今朝庭之中已無真正的統率兵馬之將,還燕王在北方擁兵自重已有多年,他們奪城之勢無人可擋,雖各地守軍奮力抵抗卻是屢戰屢敗,現我等都不知如何是好,少將軍和公主可否給在下指明方向?”

馬小梅憂鬱地瞧著丈夫說:“相公,此事我等不便過問。”

周武成點頭道:“皇家家事曆朝曆代都會造成無數冤魂,理不清道不明,誰是誰非以成敗論英雄。李大人,晚輩隻想說,沅陵府百姓的生機掌握在您的手中,安定地方是您的責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平平安安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