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副議長的話是老成謀國之言。”軒轅恪開口道,“國事糜爛到如此地步,作為帝國的決策圈,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的局勢確實不能再和蘭斯打下去了。我們需要南線的陸軍來穩定國內的局勢。我不能和你們在座的某些人一樣不顧國內危如懸卵的局勢,空談什麼愛國的高調。高調誰都會唱,但高調往往誤國害民。我可以亮明我的觀點,我主張盡快結束與蘭斯人的戰爭,當然。蘭斯人提出的條件是不能接受的。外交部可以和他們繼續談,直到談出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條件來。外交部就是做這個的嗎!所以,我建議我們研究一個章程出來,授權給外交部,讓王部長和蘭斯展開談判。羅卑不過是蘭斯的附庸,蘭斯的問題解決了,羅卑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大家意下如何?”
“我反對!”從來沒有在會議上發言的軒轅禾起身喝道,“這超出了我們這個委員會的權力!蘭斯人不宣而戰,侵占了我國大片的國土。在敵寇未出國土前,言和即奸細!皇叔擔心海軍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但我要說的是,海軍一直在和蘭斯人作戰!海軍同樣是我神華民族的子孫。我們如果為了防範海軍而與敵人簽訂任何形式的條約,我們這些人就是神華帝國的千古罪人!”這個沉默寡言的皇兄在最關鍵的時候喊出了自己的聲音,在以後的日子裏每每回響在神華十億國民耳邊。而那句“敵寇未出國土,言和即奸細!”成為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呼聲。
軒轅恪沒有想到最強烈的反對竟然來自皇族,這讓他有點措手不及,半晌方才反應過來,“軒轅禾,你還是個黃口小兒,懂什麼?軒轅台給了你什麼好處?是不是希望軒轅台複辟啊?”
“漫說軒轅台複不了辟。即使軒轅台複辟,和我何幹?難道會讓我出任帝國首相?”軒轅禾譏諷道。
軒轅恪曾經在十年前謀求帝國首相一職,帝都高層頗有傳聞。此時軒轅禾捅破這層窗戶紙,立即讓軒轅恪惱羞成怒。
“四懵懂,”這是皇族給軒轅禾的綽號,可見軒轅禾的低調為人,“你懂什麼!國家大事,豈容你一個黃口小兒置喙!”當初軒轅恪唆使太後推薦軒轅禾參加這個委員會,主要是看軒轅禾與世無爭的處世風格,讓他代表皇族參加,不會在內部製肘自己。沒想到最激烈的聲音偏偏來自這個“四懵懂”。
“我和你同屬皇族,為什麼你能說話我就不行?”軒轅禾的表現讓委員會的巨頭們眼前一亮,“若論與皇帝的血緣關係,我還比你近呢。不要以為天下人就那麼好欺騙!”
“好,好,二位冷靜一些,”盧硯首相急忙打斷二位皇族的爭吵,“我們討論的問題重逾千鈞,一定要心平氣和一些。各位,對外交部收到的照會都發表一下自己的建議。”
在這個問題上,沒人可以輕易地表態,太重大了!連那個自負任何事都舉重若輕的牛仙客部長,也持重起來,手裏把玩著精致的打火機,作沉思狀,不敢輕發一言。
“我看還是表決好了,”軒轅恪站起身,“各位大人,我還是那個意見,攘外必先安內!如果像現在一樣讓國內局勢牽製到如此地步,諸位,誰能放手抗敵?如果南北兩線有一頭出現大敗的局麵,假如王庸打個敗仗導致南線崩潰呢?你們想過沒有?”
蒙吉正要起身發言,崔群先站起來了,“各位。與帝國在這個情況下談停戰協議,本身就是投敵!這不是我們這個委員會的權力。一切等陛下蘇醒再說。我們要做的是穩定局勢,不是做如此重大的決策。”
有許多人同意崔群的意見,盧硯首相讚同道:“崔公爵所言甚是。”
“陛下能夠盡快蘇醒並能料理國政,當然是我等的幸事!但如果暫時醒不過來呢?各位,委員會是幹什麼的?處理一切軍國重務!各位,我們不能一味等待。太陽堡的白總管可以作證,至少醫生說陛下的出血雖已製止,但一時間尚無蘇醒的跡象。這個情況你們是知道的嘛。再說了,和蘭斯人停戰是為了什麼?我軒轅恪在中間又能得到什麼?還不是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
軒轅恪的話也有支持者。畢竟大家都是軒轅寂的重臣,萬一軒轅台複辟,沒人可以在中間得到好處,能夠善終就不錯了。
最後仍然將停戰之事付諸表決,其中軒轅禾負氣提前離場,按棄權論處了。結果令人驚愕地出現9票讚成、8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崔群氣憤地指責投讚成票的是“誤國奸臣!”會場頓時大亂,導致會議提前結束。
公正地說,許多投了讚成票的人也是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做出如此選擇的。表決者當然沒有能力預見到正是這場看似挽救帝國的表決導致了神華帝國的全麵內亂。在四主教之亂後,帝國再此陷入內戰的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