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的子民總是十分喜愛自己的工作,如同一個小孩喜好自己精巧的玩具一般,他們能將一時的興趣無條件化為動力,而不見異思遷,幹起活來像是在做一件讓人身心愉悅的事情。
如果說有一項大工程,那麼大漢王朝的子民絕對會兢兢業業完成任務,不摻雜一點雜質,這是從上古流傳下來的美德,經過歲月的傳承卻仍然不減其色,依舊閃爍在每個大漢人的心間,化成一股碧波蕩漾,就似一種精神,永恒不滅。
柏油路又稱瀝青路,兩者其實是一種東西,隻是稱謂不同而已。好的瀝青是很貴的,大漢朝之前從未有瀝青這種東西,它們經過從石油中提取,再經過一係列的化學氧化,便成了可供鋪路使用的瀝青。
本來孫奇計劃在這段路程上鋪設水泥路,但實事證明,水泥路的質量極差,水泥路,也就是混凝土路,其膨脹性能十分不好,所以規劃起來要切割成一塊一塊,一塊一塊,其空隙會造成蒸汽機車的顛簸,這瑕疵使得水泥路並不能成為運輸的主要道路,而瀝青路就不同。
“這種瀝青路啊,和那水泥路的基層構造差不多,由於麵層比較軟的緣故,車子走在上麵十分舒服,而且具有彈性,不像那蓋房使用的鋼筋混凝土,那個太硬了,蒸汽機車不能接受不舒服的道路,要不然它就不高興貢獻他的力量了。
再一個,瀝青路雖有缺陷,那也隻是硬性的,其黑色底色,給行走在其上的人一種踏實的感覺,水泥路底色灰白,給人一種虛浮和底氣不足的感覺,毫無渾然天成的感覺,行車走路最重要的就是踏實,所以說瀝青路在這方麵能占到一點便宜。
但是另一個就是,瀝青路適合這種運輸道路,而水泥路適合人行道路。
雖說瀝青也有不少缺點,比如深色吸光吸熱,路麵受陽光照射後容易產生範圍性溶解,且瀝青化學成分不穩定,容易老化。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如果哪個小組的瀝青用完了,一定要通知器器械司火速來補充,在這一點上,大家一定要記得,鋪完一層路麵之後,不要再用腳在上麵踩,否則會破壞路麵的完整性。”
孫奇將三百名青壯年分為三十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器械司的成員領工,每個組都負責著各自的區域,將這三公裏長的土路分為不同的板塊,各個擊破以謀後事。
其中一組的任務已經完成,孫奇上前踩了踩,發現這種瀝青雖然是眼色比較深,但其硬度和韌性都要比上輩子的濃烈,這或許就是純天然公了,不含添加劑的工料吧!
“我不是沒想過,要知道水泥路上麵再鋪一層瀝青,這樣做雖然節省材料和節省做工時間,但其一定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我們絕對不能接受。”
孫奇搭著一個青年人的脊背,臉色有些僵硬,指著一塊快要成型的路麵解釋道,他努力去解釋清楚,為什麼不使用水泥的緣故,因為水泥在江寧流行後,大家都是十分喜愛這種簡單粗暴的建築材料,踏實,讓人覺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