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說說除夕(2 / 2)

“那邊已經完成大半了。”福安心裏慶幸,還好自己今日去了一趟崇安坊看了看進度。

“也不錯了,快要除夕了,今年的工錢早點發,不管有沒有幹滿一月,都以一月的工錢發吧!讓他們過個好年,對了你再去找個店麵,盤下來,稍微大一點,我要開一家店,店名就叫,文墨齋。”房奕買了現在的造紙技術,那肯定得用啊,不能浪費。

“是的少爺,我現在就去辦。”

福安走後,房奕就靠在椅子上想唐朝的除夕,這是他第一次在長安過除夕,以往都是大家一起吃頓飯,跨個年,守個歲。

據說,在長安城裏,往巷曲裏走,會發現,家家戶戶院裏都點著大火堆,火光衝天,唐朝人一般叫“庭燎”,等回到家中,就是和今天一樣家人團聚在桌前,一起吃年夜飯的重頭戲了。

在唐朝,除夕夜這晚喝屠蘇椒柏酒,規矩竟然是從小孩子喝起。人們遵循著“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的規則,用這杯“得歲”酒來祝賀孩子們又長大了一歲。

隨後的甜點,也就是現代小孩都不吃的麥芽糖。

喝了苦酒,吃了辣菜和一點兒糖後,主食就端上了桌——一個個半月形狀,麵皮裏裹著各種餡,剛從大鍋裏水煮熟了撈出來的熱餃子!不過唐朝的餃子不叫這名字,叫“湯中牢丸”。唐朝人吃餃子也會配上醋和蒜,吃的時候帶湯,湯中還會撒上香菜呢。

年夜飯吃的差不多,當當當當,子時也到了,也就是11點到淩晨。街上鍾鼓齊鳴,這是辭舊迎新的一刻。這一刻,在家裏守歲的人們會紛紛起身,晚輩給長輩行禮,奴仆給主人叩頭,大家要說一些拜年的吉祥話。

但和今天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可不一樣,唐朝的拜年話當然都是類似於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或者“福慶初新,壽祿延長”這種文縐縐的祝福語啦。

過年一定要給錢的風俗,在唐朝還沒有興起。有的家裏很有錢或者長輩很疼小孩的,可能會準備點兒特製的金、銀、銅錢,或者貴金屬飾品。在過年過節時賞給小孩子取個吉利。但是“壓歲錢”這個名詞在唐朝時還沒有出生呢,那時候叫做壓祟錢、壓驚錢。

現在的除夕,基本上街上都沒幾個人,車道上連車也沒有。但是在古代,除夕,元宵等等的節日,他們都是很注重儀式的,街上紅燈籠高高掛,有雜技、魔術、馴獸、舞獅等積木也是豐富多彩,有些愛玩的皇家子女都會前來觀看。

像房府這樣子的權貴人家,除夕都是要進宮參加晚宴的,但都是家人或者很親近的大臣。反正吃完,晚上回去還會有和家人一起的團圓飯,簡單點說就是看皇帝可憐。

“本少爺一定要在除夕前幹票大的,賺多點,嘿嘿嘿。”房奕心裏是又有好的賺錢點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