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僅僅兩個月以後,斯大林便給金日成發放了走向戰爭的通行證。
1950年1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發來的報告,報告說:
在一次小範圍的宴會後,金日成藉著酒意激動地對蘇聯使館人員說:“朝鮮南方的人民信任我,並指望我們的武裝力量。遊擊隊不能解決問題。南方人民知道我們有一支優秀的部隊。最近我夜不能寐,考慮著如何解決統一全國的問題。如果解放朝鮮南方人民和統一祖國的事情拖延下來,那麼我就會失去朝鮮人民的信任。”
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會麵,討論南方的形勢和向李承晚軍隊發動進攻的問題。
如果不能同斯大林會麵,那麼他想去見**。金日成還指責蘇聯不允許他進攻縣津半島,否則人民軍在三天之內就能成功,如果發動一場全麵進攻,幾天之內就可以進入漢城。
與蘇聯使館人員采取的回避態度不同,這一次斯大林卻出人意料地改變了主意。經過一番考慮,1月30日斯大林親自回電說:
“我理解金日成同誌的不滿,但他應當明白,他想對南朝鮮采取如此重大的舉措,是需要有充分準備的。”
“這件事必須組織得不冒太大風險。如果他想同我談此事,那麼,我隨時準備接見他並同他會談。請把此事轉告金日成並且告訴他,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
在迄今看到的檔案文獻中,這是斯大林第一次同意在戰爭問題上幫助金日成。對此,金日成十分滿意,並立即表示隨時準備斯大林的接見。
那麼,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使得斯大林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改變了對朝鮮問題的看法?
研究者注意到,此間發生了一件蘇聯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即**訪蘇和中蘇同盟新條約的簽訂,使蘇聯被迫放棄其在遠東以中國東北為基礎的政治和經濟權益,即中國立即收回大連港,並在2~3年內收回中長鐵路和旅順港。
把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中獨立出去,在俄羅斯南部形成廣闊的安全地帶;恢複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保證蘇聯擁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斯大林確定的蘇聯戰後在遠東的兩個戰略目標。
而控製中國長春鐵路和旅順、大連港,正是蘇聯實現其遠東戰略的基本途徑。
除了既成事實的蒙古問題,莫斯科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1945年中蘇條約所保證的蘇聯在滿洲的權益眼看就要被**提出的新條約斷送掉,斯大林必須采取補救措施。
而處於朝鮮半島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濟州島的幾個港口,早在1945年就是蘇聯外交部注意的目標了。
於是,為了保證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利益,把整個朝鮮半島納入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就勢在必然了。
恰在此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發表的關於南朝鮮不在美國防衛範圍的演說,又為斯大林實現對朝鮮政策的改變創造了條件。
**還沒有離開莫斯科,斯大林便集中精力去解決朝鮮問題了。
為了加強北朝鮮的軍事力量以及人民軍的組織和指揮能力,莫斯科同意金日成再組建三個步兵師,並把蘇聯政府將於1951年提供的貸款用於1950年,以便為新組建的部隊購買蘇聯裝備。
斯大林還任命瓦西裏耶夫中將為朝鮮人民軍軍事總顧問,替代自蘇聯從朝鮮撤軍後兼任這一職務的蘇聯大使什特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