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了五十公裏,另一個同樣任務的133團加入了戰團,壓製著E軍減緩了前進步伐.同樣是真打實拚,使尤裏申科越發相信中華軍隊兵力不足,並且還要堅守影響著南北兩路E軍後勤安全的拉奇蓋姆鎮.於是,尤裏申科命令部隊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決不給對手喘息的機會,趁中華軍隊立足未穩的時機奪回拉奇蓋姆.
以中華軍隊隻有一個師兵力計算,尤裏申科的想法的確談不上狂妄,而且可以說很謹慎,他也留下了兩個團,專職收攏被打散的友軍,另派多名通迅兵聯係從卡拉幹達支援過來的部隊.所以說,尤裏申科記住了上司叮嚀中比較中要的部分,沒狂妄的認為憑手中兩個師能將對手怎麼樣,否則他很可能要全軍覆沒.
率領主力咬住對手緊追不舍的尤裏申科部於八月三十號打到了拉奇蓋姆附近,所部同時也被引進了伏擊圈,第一師主力和十八師主力將E軍夾在中間,各派一個團堵住了E軍退路,十九師主力則擋在了E軍前麵,促不及防的E軍被實力三倍於己的中華軍隊設伏,自然是人仰馬翻,尤裏申科終於知道自己上了惡當.激烈的槍炮聲似乎沒有影響,尤裏申科在戰鬥中想清了一個事實:米哈依維奇上將最少要派出五個師,還要與卡拉幹達三個師的援軍聯手,否則無法在對手三個主力師的破壞阻隔中保證補給線的安全.可必需保持進攻強度的前線怎能調走將近三分之一的部隊?
有點朝聞道,夕死可矣覺悟的尤裏申科在半日戰鬥後,所部即傷亡過半的情況中,下了向來路突圍的命令後,整理著軍容,做好了陣亡的準備.戰場上沒有庸才的位置,尤裏申科談不上優秀,在死亡麵前的鎮定也表明其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不枉上司信任.
尤裏申科沒能成為陣亡者,因為被圍前的謹慎救了他一命,提前留在身後的兩個團真的糾集了一支萬餘兵力的混雜部隊[戰鬥力並不弱]趕了上來.中華軍隊也許得意忘形了吧,沒有及時增加封口的部隊,兩個團的將士雖堅持著未後退一步,但設伏點地形並不險要,需防禦位置過多,防線缺乏縱深,內外夾攻的E軍達成了基本目標,在損失了一萬三千人後,尤裏申科率六千餘殘兵敗將被接應出了包圍圈.中華軍隊對自身疏忽相當鬱悶,幾位主官邊指揮邊自我檢討著,也許不能全殲尤裏申科所部,紮口袋的繩子太細了,想亡羊補牢都有點晚,隻能得理不饒人,痛打落水狗了.
經過風浪的尤裏申科還能保持鎮定,可能逃出生天就是賺了吧!可他的一萬六七千部隊分別由丟了氣勢的殘軍和一群烏合之眾組成,當他們有著衝出包圍圈或救出尤裏申科殘部的目標時,那種軍人獨有的在危機時刻的勇氣支持著他們戰鬥下去.但當目的達成,而對手是那樣強大,還能剩下什麼呢?也就是怎麼逃跑了.
整個戰鬥從132團的阻擊開始,也是在最初的阻擊區域結束,十九師留在了拉奇蓋姆防著卡拉幹達的E軍.九月二號,第一師和十八師攆鴨子一樣追了尤裏申科殘部上百公裏後收兵.漸漸進入前線的E國大軍的控製範圍.那塊大骨頭啃不動,也不到與米哈依維奇攤牌的時候,不能再追殺下去了.隨著戰鬥結束,尤裏申科在向上級複命之前清點了殘餘部隊,結果令其再也無法撐起鎮定自若的表情,情不自禁中長歎一聲.兩個整師,加上組織起的幾千散軍,所部前前後後超過三萬人,現今卻已不上萬了.
九月三日,再見米哈依維奇上將,生死邊緣轉了幾回的尤裏申科有恍若隔世之感.沮喪中向上司複命並請罪,米哈依維奇一句暖人心的話語讓尤裏申科的心裏熱乎起來:”…….做為主官,你有著無法逃避的責任,但主要責任在我.真的,尤裏申科少將,你我都需要好好想想這場戰爭和所有遭遇,我們缺少什麼……”
沒有受到責罰的尤裏申科剛剛離開,米哈依維奇立刻請來了督戰團幾位主要人物,開門見山一句話:”必需考慮撤退了,否則我軍很可能會崩潰…….”
契爾年科大公沒有感到過多驚訝,這位老資格的貴族考察了前線戰事後,本心中是不希望急於與中華帝國分出勝負的,也看到了尤裏申科的狼狽不堪,但他終要代表督戰團進行質詢開場白:”上將,說出您的理由?”
“我不會推卸責任,因為我是戰時司令,現在,我軍的後勤補給被掐斷了,這您知道.”
“是的,我知道,但是隻這樣說,並不是個充分的理由.”
“那好吧,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我軍以目前的攻勢隻能堅持五到七天.必需承認,我沒有把握在這個時間裏攻破對手的防線,哪怕那個十二集團軍沒有出現[十二集團軍有七個團暫歸第二集團軍調遣,已無保密可能].因這個十二集團軍的出現,使對手能抽出較強力量深入我軍身後,而我軍卻無法抽調大批部隊回頭圍剿釘在我軍補給線上那三個師,否則我們將難以阻擋對手發起的進攻.”
“請問上將,您的計劃是什麼?”
“對不起,我還沒有考慮完善,因為,突然由進攻轉為後退……並不容易辦到.我不否認自己不願意改變此前的態勢.可是,隻要開始了戰鬥,軍人總是渴望勝利.隨著戰鬥的進行,軍人的進取心使我和我的部隊漸漸控製不住最開始想象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