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有與米哈依維奇兩人間的相互信任,北線集群有能力抵擋住當麵的中華軍隊,在兩路大軍彙合的道路上,夾在中間那兩三個師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所以,謝羅廖夫隻是率部展開寬大的攻擊麵穩步前進,第一師碰到了與132團相同的臨敵十倍的境遇,就算提前構築了陣地,一樣阻擋不了E軍,就算韋昌傑將軍率部一個半師拚命扯著E軍後腿,第一師也隻有退而又退,哪怕十九師於九月八號趕了上來,戰況也不能發生根本性變化,阻擊部隊後撤了一百多公裏,兩路E軍相距不到三百公裏了.
因為中亞原野太廣闊了,E軍沒有必需從對手陣地上越過的義務.如此一來,反倒是E軍有圍住中華軍隊的可能.正常情況下,兩路E軍的彙合幾乎無可阻止.所謂阻擊,目的是為了嚐試擊潰米哈依維奇集群的可能.
可戰場上沒那麼多正常情況,謝羅廖夫過於信任米哈依維奇了.不是說米哈上將的軍事才華不合格,而是沒有那麼強悍的控製力.因為,尤裏申科帶回那幾千殘兵敗將情不自禁的將後路被斷的消息傳入軍中,所以北路E軍的軍心已經不穩了.在米哈依維奇的正確指揮下,部隊還能堅持作戰,沒讓對手獲得大的機會.但當退路上也有阻擊呢?
這就是非正常情況了,獨自在敵軍補給線附近遊動的十八師本沒有阻擊任務,可十八師見兩軍打的熱鬧,就是頭腦一熱中從E軍的身後殺了上去.
還是通迅手段的落後,也有戰鬥中的混亂,當然還有中華特種部隊的阻截,因信息傳遞的時間差,米哈依維奇知道打入自己身後的中華軍隊大多不見了蹤跡,卻不敢肯定謝羅廖夫一定按自己所想接應過來,手下人更不能肯定.為不擾軍心,還不敢向部隊說明可能到來的援軍將遭到對手的阻擊.所以,E軍官兵知道阻斷補給線的對手有三個師,卻不知道第一師和十九師正在阻擊南路軍,不知道隻有十八師[魯莽]的殺過來,以為後退路也被截斷了.其實,不管有沒有確切情報,米哈依維奇都會說謝羅廖夫一定回來,仗打了好幾天還沒見南路軍的影子,E軍正逐漸喪失著信心.於是,本來就鬥誌不高的部隊中部分心理素質較差的官兵精神崩潰了,並引起了連鎖反應,接著是兵敗如山倒.趁著E軍控製不住的混亂,中華帝國三個集團軍發起了全線進攻,米哈依維奇盡了最大努力組織防禦,可惶惶不安的E軍官兵無心戀戰,倉促建起的防線幾個小時後即被突破,鋪天蓋地的槍炮聲與喊殺聲似乎能傳到每一個E軍官兵心底裏,無比恐懼中,隻想離中華軍隊越越越好.也有勇敢的E國軍官組織部隊或反擊或防禦,可潰敗中願意接受指揮的官兵太少.
別說,十八師所有輕重武器拚命射擊,但要阻止E軍逃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個師的控製範圍隻有那麼大,二十萬E軍卻像無邊無際.
散了,全散了.曾經清朝的清朝是那般懦弱,E國從他身上輕鬆獲取了無盡的土地和金銀財富.今天,這個古老國家的繼承者卻是那樣強悍,區區一個師就敢向二十萬E軍發起進攻,E軍偏偏就輸在這個師的膽大妄為上……米哈依維奇悲哀的默念著,如行屍走肉,右手不知不覺間從腰間抽出配槍頂在了太陽穴上,是身邊的部下及時下了他的槍,可米哈依維奇死誌已定,當時接受部下勸告是想起了自己還有責任未了.最少要率領部隊逃離困境,現在自殺的確有逃避一個指揮官應負責任的嫌疑.
那一天是九月九號,E軍戰敗的命運就此不可逆轉.隻是,這勝利來的有意料之中的艱辛,也很有些出人意料的簡單,戰局一直談不上撲朔迷離,進程卻有些峰回路轉.E軍不倉促進攻,中華軍隊難以抓住好機會.沒有十二集團軍,中華軍隊沒有足夠兵力放出勝負手.這是勝敗間的兩大關鍵.
勝利在望,前線將領有了放眼更大戰略空間的腦力,既然大敗E國肯定遭受列強幹涉,中華軍隊幹脆不做趕盡殺絕的事.北線各集團軍放手追殺敗逃的米哈依維奇集群的同時,傳令被謝羅廖夫逼迫到巴爾喀什以西的阻擊部隊,放南線E軍救援北線.
九月十一日午夜,接到命令的第一師和十九師撤出阻擊陣地,曾在他們身後的北路E軍已向西潰退了,阻隔南路E軍八天之久的兩個師暢通無阻的與大部隊彙合.而謝羅廖夫所部距北線戰場不到兩百公裏,已知道米哈依維奇失敗了,再到巴爾喀什湖北部純粹是找圍攻.所以,他提前命令部隊向卡拉幹達方向攻擊前進.因中華軍隊有意放水,南路E軍於十三日,距卡拉幹達兩百多公裏處與米哈依維奇彙合.望遠鏡中,謝羅廖夫望著緊緊追殲的中華軍隊,無奈的歎息著,除了盡力保住更多的精華軍隊外,E軍的失敗不可挽回.
命令柯爾西金少將率領尚有鬥誌的原南路軍阻擊對手,也是且戰且退,可心情卻與巴爾喀什阻擊戰中的對手完全相反.
神不守舍是米哈依維奇的精神狀態,見到謝羅廖夫到來後好了很多,就像卸下了巨大的包袱,話語在隱晦中透著直接:”看來對手留了餘地,可我不想再堅持下去了.尊敬的謝羅廖夫將軍,曾經我覺得您過於小心,但現在,您的睿智使我信服,請接下這個重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