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縣城後,為了不立即招來討伐黃錚選擇了瞞天過海,讓張軍以牛旅長的名義保持和金樹仁的軍部保持聯係,原塔城縣的縣長也在嚴密監視下繼續行使向省裏彙報的職權。
如果沒有一個偉大的目標那麼自己的這支武裝隻不過是個民團,有著豐富後世經驗的黃錚深知這點,還要成立一個先進的政黨,建立一個民主的政權體係,但目前時機還不成熟。經考慮黃錚起草發表了告塔城同胞書:
塔城的各族同胞們: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園家開始淪為一個遭受外來侵略者奴役的半殖民地國家,從民國到現在,國內軍閥連年戰亂,國家積貧積弱,民不聊生。
我們是一群有血性中國人,塔城是我們向黑暗的舊社會開的第一槍,我們將義無反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反對侵略、反對軍閥、反對壓迫、反對剝削,讓人民不再受欺淩,能吃飽、能穿暖,讓人民能安居樂業,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從今天起我們這支軍隊就命名為——救國軍。
無論你是什麼民族、什麼身份,如果你也愛國那就請和我們站在一起,如果你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就請你加入我們。
塔城救國軍
告同胞書通過塔城唯一的一家報社發布,也傳達到部隊,初步起到了穩定軍心、民心的作用。
在城裏成立了招兵站,愛國宣傳加上十個銀元安家費、每月二個銀元的軍晌和良好的夥食,很快使招兵站人滿為患,經挑選項留下了5000多人。
整編軍隊、穩定軍心刻不容緩,部隊直接擴編為救國軍第一師,黃錚任師長,楊彪任副師長,師部設在原縣政府,下轄四個旅:一旅旅長杜根、二旅旅長孫衛民、三旅旅長張軍、獨立旅旅長丁正義,將原來的部隊和經挑選守備軍俘虜打亂後編入四個旅,每個旅補充1800多名新兵,起用思想進步、有文化的任各級軍官,先搭起一個師的架子。平均每旅隻有十餘挺機槍,400多枝步槍。
一旅杜根部駐防基地,二旅三旅駐防原守備軍大營,獨立旅擔任縣城保衛。黃錚在縣城建立了塔城軍校,對軍官開始輪訓,新兵也開始了軍事訓練。
突然增加這麼多人,新任命的後勤部長楊虎忙得焦頭爛額,好在資金充足,被黃錚查抄的城裏幾家官僚資本家那裏也得到大量物質和資金。
楊虎還在黃錚的指導下建起了軍需品廠和兵工廠,軍需品廠目前主要生產軍服和軍被,軍裝的式樣參照蘇式軍裝,顏色定為草綠色。兵工廠目前隻能生產一些子彈和炮彈。
一切工作都開始了,黃錚卻一籌莫展,人才,黃錚目前最需要的是人才。
黃錚想到了耿家,耿家父女卻找上門來,還帶了個年輕人。原來耿富貴早年曾留學日本,深受同盟會進步思想的影響,由於家庭的壓力才回家繼承耿家大業,受其影響耿家大少爺耿立誌,就是那個年輕人也到蘇聯留學,回國後創辦了救國同盟會,是個共產主義性質的組織,和黃錚的救國思想不謀而合,同樣痛恨金樹仁的腐敗政府和蔣公背叛革命,這個組織也在籌劃武裝起義推翻金樹仁政府,耿梅也在這個組織中接受過簡單的軍事訓練,所以才有在上次戰鬥中的表現。耿立誌也一直在注意黃錚,見黃錚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拉起隊伍占領塔城,而且有著和自己同樣的愛國思想,便選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