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籟之戰》則給了素人歌者們一次勇於向明星發起挑戰的機會。同時,素人將擁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他不僅可以直接選擇一位明星歌手作為競唱的對象,而且還將為明星歌手選擇對戰的歌曲,並在平等、公正的舞台上與明星歌手同台競唱,一起完成對自我的挑戰,爭當“天籟之音”。
節目現場,每期還會擬邀請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參與現場互動,對素人和明星歌手的競唱表現給出評價。
節目共十二期,包括初賽、半決賽和總決賽。
初賽共九期,每期節目開始,四位明星依次登上天籟塔頂演唱90秒,塔下的7位素人選擇是否想要挑戰這位明星,明星向素人提問,決定誰作為自己的挑戰者,並揭曉素人為明星挑選的歌曲作為應戰曲目。
明星需在24小時內完成改編,而素人可以演唱自己擅長的曲目。
24小時後,每對星素依次演唱,現場400位觀眾為台上表演者投票,素人比明星票數高就晉級半決賽,連贏兩期直接晉級總決賽。第三期開始,節目固定嘉賓每期會有一人休戰,由補位嘉賓加入戰隊。
半決賽共兩期,星素角色互換,六位晉級半決賽選手與兩位複活選手分兩期比賽。
開場由選手在塔頂演唱,四位明星導師在塔下決定是否要與這位素人搭檔,選手從按燈的導師中決定自己的搭檔。
四組星素配對完成後,以話筒麥標顏色決定挑戰對象,麥標顏色相同的兩組互唱對方導師的歌曲作為合唱曲目進行pk。
星素戰隊兩兩pk由觀眾票選決定輸贏,勝出的兩位選手與守關嘉賓pk,三人各自獨唱一首,票數勝過守關嘉賓則進入總決賽。
總決賽與半決賽製類似,四對星素搭檔合唱pk,勝出的兩位獨唱pk,票數高者為總冠軍。
《天籟之戰》已經辦了第一季,第一季播出後,網絡熱議和搜索度不斷飆高,收視率成功破2,足以見得觀眾對節目的喜愛程度。而從明星遴選素人的1.0時代,到素人可以反選的2.0時代,再到明星回歸素人身份同台pk的3.0時代,《天籟之戰》帶領國內音樂節目進入到了明星和素人平等交鋒的4.0時代。
之所以選擇《天籟之戰》,是因為,其他的選秀節目,是學員與學員戰,勝敗都是學員,影響較小。別人會說,這個學員比較出色,是這批學員中的嬌嬌者。
而《天籟之戰》則是學員與導師決戰。輸了,應該的,本身你就是學員,比導師要差,導師都是成名很久的歌星。贏了,則是一鳴驚人。隻要你贏了導師,那麼,就會有人來尋問,你為什麼能贏導師?你的哪一方麵的歌唱能力超過了導師。
海道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出名,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踩在別人的肩上上金字塔。
海道有整個地球原世界作為後盾,他完全有資本這樣做。
可是,好象《天籟之戰》的報名時間在昨天已經結束了。
這一下,海道沒有辦法了,隻能看小器的。
“小事一樁!”小器馬上侵入了《天籟之戰》組委會報名處的網絡中,在幾千的報名的人中問,插了一個隊。
這樣一來,原本沒有報名的海道,一下子變成了昨天報名了。就是他們查,也發現不了,畢竟海道昨天回到了鄂城。
小器處理好了後,便拿到了一個號,這就是海道的報名號牌。
第二天,海道去了鄂城電視台,今天這裏將進行海選。
海選就是每個歌手唱一首歌,進行評審,決定你是否能進入初選。
不這樣把關的話,萬一弄了一個五音不全的家夥進入台上,那就是出大洋相了。
海道在海選時,唱了一首本世界的歌。
有著小器,海道的嗓音唱功音準等,都得到了增強與提升,現在海道的水平,不差那三流的歌手。
這就是海道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