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愛,像我們的身影”……聽著汪峰的歌曲《我們的夢》。在思考著我的夢,它是什麼呢?
趁著青春瀟灑一回,最近迷上了一部電視劇——《北京青年》,講述的是四個堂兄弟不甘一生平淡地生活,沒有青春,沒有激情,於是他們踹懷夢想決定重走青春,遠離屬於他們的安穩生活。在此期間,他們有過無數次的自我反問,反問自己重走青春是不是正確的,但他們收獲了友情、愛情,找到了很多同道中人,證明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這部劇的題材簡直是現代青年人的心聲。
在現實生活中,讀書時,迫於升學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些愛好興趣,把所有的身心、時間投入學習中;以為上了大學,自己可以追隨夢想的腳步,卻發現迫於就業難的壓力,忙碌於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走入社會,迫於生活的艱難,為了保全自身,家人的期望,決定循規蹈矩,紮堆尋找鐵飯碗中的鐵飯碗。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自己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忘記自己為何活著,忘記問自己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身邊長大,就如同圈養在豬圈裏的小乳豬,經不起風吹雨打。就算心裏窺視著外麵的世界,卻不敢輕易踏出那道坎。再退一步,孩子想走四方,父母那關能過得去嗎?總不能不孝順讓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吧?總之,一係列的矛盾羈絆著我們的翅膀,不能遠行,因此在機械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再回首,人生有幾次青春,幾個十年,春夏秋冬,人生不折騰過,哪知道人生的意義?現代人給自己找的借口太多,有時得瀟灑地把自己放一回,也許你會又不一樣的收獲。
輕柔的嗓音緩緩入耳,是一位年輕男孩的聲音,卻是不合時宜的略帶了絲絲滄桑,還有,還有點點無奈,不安。 是個適合在午夜時分靜靜看著好聲音,孤獨寂寞,傷感是首靜靜流淌的長歌,導師在幫助每位學員實現夢想。我扮演的隻是個聽眾,想找個一起等待黎明的陪伴者。
憂傷的音樂輕輕入耳,心突然也莫名地跟著傷感了。我想電視那邊應該是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男孩。有著年輕蓬勃的臉龐,窈窕勻稱的姿態,熱愛生活,對一去不返的過去懷念卻無奈。他(她)說到了他(她)的一段段逝去的時光已永不能回流,曾經幼稚的,瘋狂的,無助的,迷茫的,悲傷的都仍在一次次重新上演,可是卻沒有了當時獨有的味道。是否,有些東西真的變質過期了呢?
我曾在自己的文章裏說,它是寂寞的,而且它享受這份寂寞。我想,我也是寂寞的,可是我隻是偶爾喜歡它。寂寞有著無助的表情,總適時地在你淒涼悲哀的時候出現對著你齜牙咧嘴,你卻無可奈何。十幾歲的年紀,有理由輕狂,有資格任性,無需理會別人異樣的目光,隻想做想象中的自己。青春的因子在熱烈地叫囂,每一個細胞都在蠢蠢欲動,老去對於現在來說隻是傳說中的傳說。隻是當白發在烏黑中閃現了身影,皺紋爬上了眼角,才終於意識到,青春也是會變質過期的。於是決定揮霍,盡情地,酣暢淋漓地灑盡每一滴熱血。畢竟,買了的商品總不能讓它過期了才來唉聲歎氣地惋惜。那句話說的真好,上帝給每個人的待遇都是公平的,時間不多不少,隻是看你如何讓它走得慢點或者快點而已。每個人的青春都一樣長,保質期就在那裏,猶如上了標簽的商品,每個人購買的價錢都是一樣的,但是卻不是每個人的使用方式,使用方向都一樣。